寓言阅读
【文体概述】
一、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题材。它的结构大多简短,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非生物。它的表现方法多为借喻,通过讲述故事,来借古喻今,借小寓大,借此寓彼。其目的是通过简单的故事表现具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其特点是人物不多,故事单一,直接切入故事,多叙述少描绘,人物形象善恶分明。
二、寓言阅读方法
1. 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作故事去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2. 领会寓言的寓意
阅读寓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全文。
3.掌握艺术手法,体会寓言的生活哲理。
除了理解寓言的寓意,还要根据寓言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所以它的层次很清楚,它经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学习寓言中形象的比拟、恰当的比喻、精练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发展思维,丰富自己的想像能力。
寓言多是虚构的,充分的再现了作者的现象能力。学习时,也可以作为发展思维丰富现象力的好素材。
【课文复习】
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寓言?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它们的寓意吗?
2.课外你还阅读了哪些有关寓言的名著?你知道哪些由寓言演化而来的成语?
【阅读导航】
《水珠的教训》。
像一张大薄扇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一打挺儿,溅起的水花落在何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有一个孩子欢快地叫着说:“你们快来看哟,那荷叶托着的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啊!”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似乎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给你增添了光辉,人们到这里,不都来看我吗?”荷叶微笑不语。
一阵微风吹来,荷叶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水珠掉倒水里消失了。
听到赞美,就盲目骄傲,自鸣得意,其结果是可悲的。
首先,理清故事情节,分析形象。这则寓言前四节是故事情节,讲述的是
其次是分析寓言要说明的深刻道理。我们阅读了《水珠的教训》,通过分析其经过和小水珠最后的结局,自然就会得出其中的道理
最后,阅读寓言故事,还应进行情景转换,将寓言中所说的情景同现实联系起来。因为寓言故事大都是虚构的,其主要艺术手法是把动物、植物等当作主人公,往往带有夸张的色彩。所以我们在阅读时,要将其中的艺术形象和情景进行转换,将其转换成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从而领悟作者要说明的道理,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自觉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如我们把水珠转换成我们生活中那些 的人,也就会明白 的道理。
【模拟试题】
多变的狐狸
⑴ 很久以前,“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
⑵ 野兔学习很认真,它总是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狐狸的学习稍差些,所以,它一见到野兔,就很客气地打招呼,问一声好。野兔也总是以礼相答。
⑶ 过了几天,野兔由于生病,学习成绩下降,落到了狐狸后面。病好后,它就背上书包去上学。路上,它遇到了狐狸。
⑷ “狐狸同学,你好哇!”野兔先向狐狸打了一个招呼。
⑸ 狐狸好像没听见,仍旧向前走。
⑹ 怎么了 狐狸 你不认识我了吗 野兔跟上去问 接着说 我是你的同学野兔呀
⑺ “谁知道你是哪里的一只野兔子,竟敢和我称同学,哼,走开!”狐狸不屑一顾地回答。
⑻ 野兔感到很委屈,它一声不响地来到学校,开始努力学习起来。
⑼ 又过了几天,野兔的成绩又名列前茅了。这天放学后,野兔又遇到了狐狸。
⑽ “啊,野兔,你好呀,我是你的好同学狐狸。”狐狸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亲热地说。
⑾ 但是,野兔走开了,它不愿再和多变的狐狸交朋友了。
1. 文中的“落”字应选择读音 (① lǎ ② lǎo ③ luò);“背”字应选择读音 (①
bèi ② bēi );“称”字应选择读音 (① chèn ② chēn g ③ chèng)
2. 给画“ ”的段落加标点。
3.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恰当的一组是( )
A. ⑴⑵‖⑶~⑻‖⑼~⑾ B. ⑴‖⑵‖⑶~⑻‖⑼~⑾
C. ⑴‖⑵~⑻‖⑼~⑾ D. ⑴⑵‖⑶~⑸‖⑹~⑽
4. 文中野兔成绩下降的原因是: ;而引起狐狸多变的原因是: 。
5. 找出文中的三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 野兔不愿和狐狸交朋友是因为:
7. 你从中在交朋友方面受到了什么启示?
猫头鹰搬家
一只猫头鹰一直向东方飞去。它飞的很疲乏了,便停在树林里面歇息。一只斑鸠也在那里休息。斑鸠看见猫头鹰气喘吁吁的样子,便问它:“你这么匆匆忙忙的赶路,上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想搬到东方去住。”斑鸠问:“那是为什么?”猫头鹰说:“西边的人说我得声音难听,都讨厌我。我在那儿住不下去,非搬家不可了!”斑鸠说:“搬家就能解决问题吗?依我看,如果 ,那么不管你搬到哪儿,人们都会讨厌你的!”
1.说说下面句子中的“那里”和“那儿”分别指代什么地方。
一只斑鸠也在那里休息。
我在那儿住不下去,非搬家不可了!
2.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在生活中我们也曾犯过猫头鹰式的的错误,请结合生活例子,谈谈自己如何对待这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