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考试研究 >> 文摘正文
病句的辨析修改指导
        ★★★
【字体:
病句的辨析修改指导
作者:未知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22

  句子是五级语言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中最重要的一级,也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使用单位,因而高考考纲中有两个考点与句子这一语言单位有关,其中包含的一个内容就是辨析并修改病句,属于高考语文能力测试的D级。自1992年起,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越来越受命题者重视,已成为每年必考的内容之一。

(一)病句的类型

  所谓“病句”,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通顺的语句”。不通顺的语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结构不当,二是表达不当。《考试说明》规定的语病类型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1、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  (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  (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

  实际语言运用中,病句辨析是规范化的重要要求。我们在答题时,大都会分作两步走:首先是从语法角度进行分析,采取“压缩法”查找“病因”;再从修辞、逻辑角度检验。但遗憾的是,此类试题得分很低。(据北京市1997年试卷抽样调查,3分的试题平均得分仅为0.435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不是我们在复习时没有掌握有关句子的理论知识,没有做相关练习,而是在答题时,忽视了出题者设置的“陷阱“,被表面的语感欺骗了,因而正误不分,是非难辨。

  下面让我们具体看看辨析病句时可操作的几种方法。

  l、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再做分析比较,明辨原因,以加修改。例如: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这个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正确的说法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主干枝叶梳理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例如:
  过去几万名地质队员经过数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资源卫星几天内即可完成。

  用紧缩法,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事情卫星完成”,“事情”不能说“完成”,只能说“做完”,这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

  3、造句类比法
  有的句子是否有毛病,一时拿不准,这时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问题就清楚了。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删去。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逻辑意义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例如:
  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照伪劣产品……
  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成才的。

  ①句“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牌产品”。②句用了“凡是……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将“凡是”改为“大多”,后边删去“都”字。
  概括起来病句辨析的基本步骤是:一语感,二语法,三修辞,四逻辑。

(三)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把握了一定的辨析病句的方法,还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此时应该遵循几条原则。

  l、保留原意
  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隙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2、语法角度
  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 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3、词法角度 
  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4、逻辑事理
  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综上所述,修改病句可以概括为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的)
  简(修改应简要)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尤其应注意,能调整语序就不增删,能改一处解决了的,决不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总之,高考试卷中的病句辨析题有一定的难度,“病因”不是很容易看得出来。我们做此类题,除了熟练运用相关的语法知识、逻辑知识外,一定要“惕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仔细地琢磨句子,细察猜析,切莫轻易相信平时的“语感”,要克服粗枝大叶套用程式的弊端。

“老套”的十八岁
高三(10)任丛

  今天,是我的十八岁生日。

  清晨,天阴着个脸。我从昏睡中醒来,破例懒洋洋地穿衣服,叠被子,洗漱……唉,没人注意到我,我要努力地表现得快乐一点儿啊。

  于是我满脸笑容,朝气蓬勃地来到学校,见到每个同学都问:“早。”可还是没有问我一句:“你今天怎么了?”好让我把生日的事说出来。

  终于捱到午休,和菁菁一道去吃饭。她可是我最好的朋友了,总该记得我的生日吧。可谁知同她聊了一顿饭的工夫,经我多次暗示,她却还没记起。

  绝望了,今天注定是个孤独的十八岁生日。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到教室,独自坐在那儿发呆。但转念一想,自己已经十八了,该成熟起来了,哪能如往年那样非要让全世界为自己庆祝生日呢?接着,也就释然了。我重拾起笑脸,对!我要用灿烂的笑去迎接十八岁,伸展臂膀去拥抱绚丽的十八岁!

  我找到一张纸,兴奋地写下了我的《十八岁宣言》,之后,心满意足地独自端详着,独自庆祝十八岁的到来。

  但,没有“生日快乐”这句问候的生日,虽特别,可却并不完美。我尽量挥去失望。回到宿舍。

  “咦,谁把灯关了?”一进宿舍,我就顿感“不妙”,可没等我转身逃跑,就被同舍的姐妹们一下子拥在中央,被他们手中闪着的亮亮小手电,手机晃得睁不开眼。一时间,生日快乐歌响起,欢呼声、祝福声从四面八方涌来,弄得我手足无措,呆立着,口中只有连声的“谢谢”。可这“谢谢”二字又怎能表达我无尽的感动与惊喜?

  在被窝里打手电读他们给我的信,有泪无语……

  这在电影中反复出现的“老套”情节,竟真的发生在我十八岁生日这一天,我真不敢相信。

  有人说:“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就是傻子。”不,我不这么认为。只要用的真情,为的是让所爱的人感到幸福,我愿作那第三个这样形容的人,也愿过无数个重复那“老套”情节的生日。

  [评语]  从小处切入,描述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事件,但写出了心情的变化,认识的变化。有真情实感,因而有感染力,是值得学习的范文。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