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考试研究 >> 文摘正文
对中考研究性阅读发展变化趋势的再审视
      ★★★★★
【字体:
对中考研究性阅读发展变化趋势的再审视
作者:丁兆存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0-10

 

对中考研究性阅读发展变化趋势的再审视

山东省五莲县魏家中学   丁兆存   邮政编码:262307

 

笔者在《关注中考语文中的研究性阅读》一文中,认为中考语文研究性阅读的特点是:把考生放在评价主体的位置上,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来分析和探究,作开放式的回答,要求读者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求答案的惟一,但求有个人创见,注重的是考生的逻辑思考推理过程。(详见《初中数语外辅导》2001年第12期)那时刚刚兴起这种新的考查方式,题型结构比较单一,大都是阅读理解里面的一个压轴题,且多以二元回答为主(也就是非此即彼)。但几年过后,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研究性阅读题型也与时俱进,日渐成熟起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呈现出题型多元化、解答多元化的特点,更加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创新教育理念,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再一次对这种题型做一番审视,再次关注它的发展变化新动向,这对我们的中考是会大有帮助的。纵观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研究性阅读考查题型呈现出了如下的几个变化趋势:

 

一、在课内阅读中进行研究性阅读考查。

这种题型原来是夹杂在课内阅读理解中的最后一个压轴题,而现在则直接变为单独设题对学生进行考查,以此检查学生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能否融会贯通,去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把他们所熟悉的阅读材料,灵活地解答出新意来。如:

1)在《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社戏》《故乡》这三篇课文中,鲁迅先生为我们刻画了许多栩栩入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为什么?(河南省中考题)

2)课文自主解读。①从《出师表》中,你对作者诸葛亮有怎样的了解?②小说《故乡》中,闰土和“我”是儿时的好朋友,二十年后相见,为什么“隔膜起来”?③小说《麦琪的礼物》中,主人公想方设法互赠礼物,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

以上几个小问题,初看,觉得没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回答课内阅读吗?再仔细地分析每一个小题目,便会发现,里面的每一个小题目,都不是直来直去的问,而都在里面渗透了考生的主观思想意识,也就是说,考生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结论,否则,就是没有领会问题的实质。如第一小题,不是简单的分析人物形象,而是要求考生必须和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后才能够回答得非常圆满,而且考生的思考结论都是多元化的,不再是以前的那种以二元化为主的研究性阅读结论。

 

二、在诗歌欣赏中进行研究性阅读考查。

诗歌阅读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是近几年的事情,而且主要以课内古诗词阅读考查为主,研究性问题比较少见。而今年现代课外新诗阅读也开始闪亮登场,古诗词的考查也开始向课外延伸,并且多以研究性阅读题的形式呈现在考生的面前。这不仅仅是在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而且也是在考查教师是否有敏锐的眼光,来洞察这一信息,从而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探究,从而解答出自己的个性结论。如:

3)西部扬帆

我等得太久太长,/祖辈都有富裕的梦想,/啊!高原的罡风大漠的太阳,/没有吹弯我负重的脊梁,/未晒干我图强的渴望。/撕开千年的屏障,/露出宽阔的胸膛,/迎接西部的机遇,/拥抱开发的曙光。/我等得太久太长,终于等来了大船的起航,/啊!喊一声号子振一回臂膀,/冲一次那开发的巨浪,/冒一回那风险的潮涨。/更新岁月的万象,/抖落历史的荒凉,/奏响时代的绝唱,/披上世纪的盛装。

认真阅读上面歌词后,请从文学欣赏的某一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的欣赏感受。(贵州省贵阳市课改区中考题)

4下面这首古诗,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特点,请选择一个方面赏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骗)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陕西省中考题)

这两道题都是要求考生,或任选任意一两个角度、或从内容上、或从写法上着手进行阅读欣赏,回答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要求对诗歌的赏析从宏观领域去把握,而不是从微观领域去细致入微地进行品味咀嚼,且又是课外的。由于每个考生的文化阅历等不同,因此,考生得出的阅读感和思考评价结论是截然不同的,呈现出开放的多元化结论,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更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在关注新闻热点中进行研究性阅读考查。

这是今年中考出现的一个新题型,这种题型以前只是出现在政治或历史学科中,很少出现在语文学科当中。今年则出现在语文试卷当中,并且单独设题作答,把社会上人们普遍关注的新闻热点融入试题当中,引导学生去关注现实,冷静思考,并且对其进行研究,做出评价,形成自己的阅读研究结论。如:

5)速读下面三则消息,将三者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一条最主要的信息(40字以内);然后,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谈谈由这则信息所引发的思考(60字以内)

消息一:中华网126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暗示他将要求修改日本战后宪法,以便让日本自卫队正式改名为军队。小泉是在接受英国《泰晤士报》采访时说这番话的。他说:“在日本宪法下,我们被禁止把自卫队称作军队,但是在外国人眼里,他们是军队……宪法中的好几点不太符合常理。”

消息二:新华社东京24  日本防卫研究所24日发表的2004年版《东亚战略概观》认为,日本为了自卫,可以采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对敌国的导弹基地进行攻击。

消息三:新华网巴格达28  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批主力部队当地时间8日上午分乘25辆军车跨越科威特和伊拉克边界进入伊拉克。这是自二战后日本自卫队首次被派到海外战斗尚在继续进行的国家。

主要信息:(40字以内)                                       

引发的思考:(60字以内)                                     

(山东省青岛市中考题)

6)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常州市政府在制定的“常州市民精神”中,倡导全体市民要“重诚信”。阅读下面几则小故事,从中归纳出“重诚信”的含义。

①春秋时,吴国的季子出使北方,顺道拜访了君。君很喜欢他的剑,季子虽然心中默许赠送,但因外交礼仪的需要,当时没有答应。等他返回时,君已死,季子就把剑挂在其坟前的树上而去。

②古代有个叫尾生的人,与一位姑娘相约桥下,姑娘因事未到,正逢潮水上涨,尾生抱住桥下一石柱不肯离去。等姑娘赶到时,尾生已被淹死了。

③北宋词人晏殊14岁时,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看到题目后,对皇帝说:“这个题目10天前我就做过了,请陛下另出一题。”

④去年,金坛、建昌、社头、薛埠等地300余农户面对市场的高价不动心,仍把自己的蚕茧低价卖给了当初与他们签定订单的江苏晨风集团。

广东吴先生在没有付钱的情况下,仅通过电话在林海燕的投注站购买彩票,中得大奖518万。林海燕本可以占为己有,还是打电话把中奖消息告知了先生。先生开始以为她是在催要彩票钱,经多次打电话,先生才领走了中奖彩票。(江苏省常州市中考题)

这两道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命题者给出了许多阅读材料,有的是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篇幅比较长,而考查的问题却只有一个,就是对命题者提出的问题做研究性的探讨,因而难度比较大,如果不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详细的阅读和研究,是很难做好的。例(5)是引导学生去关注国际政治问题,例(6)是引导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在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它和阅读理解题有着本质的不同,解答时必须结合自己的解读体会和感受,先对阅读材料进行感性认识,进而再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形成自己的个性阅读评价结论。

 

四、在连环阅读中进行研究性阅读考查。

即阅读中夹杂“相关连接”阅读材料,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题,大致有如下两中情况:一是课内外相关材料中的连接阅读,二是课外阅读中的又夹进了相关的阅读材料,是一种典型的连环套阅读。这也是今年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性阅读考试题型,我们应当高度地重视这种新题型。如:

7)《孔乙己》一段(“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便排出九文大钱。”)考查了两个问题之后,又出示了以下阅读材料:相关连接材料孔乙己的时代,现代文明已经开始冲击古老的中国,但是,僵化、保守的传统仍束缚着许多人的身心。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远没有绝迹。在他们的名牌服饰里,还固执地套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他们因循守旧,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你想对那些仍然穿着“长衫”的人们说写什么?(30字左右)(贵州省贵阳市非课改区中考题)

——这是课内外相关连接阅读。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联系上下文,并就生物物种迁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1):一些专家主张人类不该干预生物物质的迁移过程,因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能够生存下来的虽然是强者,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自然界的平衡终究会实现。

材料(2):2003年,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紫茎泽兰、豚草等在辽宁、云南等地蔓延,累计造成1.5亿亩森林受害。这些地方正在全面围剿外来入侵生物。(江西省南昌市中考题)

——这是课外阅读中连环套阅读。

以上两题是典型的连环阅读题,其特点是,在内容上有连接性,但难度较大,回答时必须对原始的阅读材料和所给的相关连接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比较之后,才能形成自己的阅读评价结论。否则,就抓不住要点,答不到点子上,从而偏离了重心。这种题型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举例。

当然,夹在阅读理解中的研究性阅读题更多,限于篇幅,不再举例说明。总之,中考语文的这一变化发展趋势,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附上述部分引用的例句参考答案

1、略。2、略。3、①歌词所表现的是当今社会的重大主题——西部开发。歌词中以拟人化手法形象地展示了西部的等待渴望、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驶向辉煌的企盼与希冀,表现了西部儿女不甘落后、渴望进取、英勇奋斗、于时俱进、用浓墨重彩来描绘宏伟蓝图的美好心愿和精神面貌。②歌词中句句散射出铿锵之声,处处洋溢着豪迈之情,予人信心和力量,催人昂扬和奋进。③歌词构思精巧,句式中排比与骈散结合,韵律和谐优美,语言铿锵有力,气势恢宏磅礴,尤其是多数句子前面的动词运用,现象生动地表现了西部人民的阳刚之美、壮志豪情、勇于奋斗、敢于实践的个性特点和伟大气魄。4、〔内容〕这是一首哲理诗,含蓄地说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或:启迪人们面对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写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拦”字形象地写出了山的动态感。或:用形象的比喻,把“山”比作生活中的困难,寓含着深刻的哲理。5、①日本企图通过修改宪法,恢复其军队,采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实现其对外扩张的野心。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给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我们要牢记历史教训,时刻警惕新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复苏。6、在任何情况下(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哪怕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也要将诚信,守信用。7、①希望“长衫们”能从封闭麻木的状况中走出来,要和自己的过去彻底决裂,脱下长衫。②解放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8、略。

(本文原发表于《现代语文·读写与考试(初中版)》2005年第2期,略有改动。)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