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考试研究 >> 文摘正文
说明文阅读四要
        ★★★
【字体:
说明文阅读四要
作者:李志林    文摘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7

 说明文阅读四要

李志林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程序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因为它讲究科学性、条理性、准确性,所以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按以下几个要求进行。

一、要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把握说明对象,以区分文章属于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中的哪一种。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说明对象可先从标题入手,找出说明对象。接着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把握事物的特征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就指出其特征。如《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鼹》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是“针鼹”,也指出其 “珍奇” “稀有”的特征。2、从分析材料入手。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的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二、要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概括)——分(具体)”式、“总(概括)——分(具体)——总(概括)”式、 “分(具体)——总(概括)”式、并列式、递进式等。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 式结构。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那么,如何分析说明顺序呢?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如《洲际导弹自述》一文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尖端武器。亲切自然地介绍了导弹的类型、构造及功能、威力,具体地说明了洲际导弹的外形、速度和威慑力量,就是使用了逻辑顺序。

三、要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为了说清楚事物的特征,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图表等。此外还要深入地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采用一定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和事理的特征。方法恰当,可以是陌生的事物变为熟悉,抽象的事理变为具体,复杂的过程变为简单,更易于让读者了解和接受。如《桥梁远景图》一文中,把桥比喻成板凳,我们很容易地能理解桥是什么样的,还能了解桥的构造,很形象,这个打比方说明使深奥的内容变得“浅显”些,让普通的读者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四、要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时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需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如洲际导弹自述》一文,它是一篇介绍核武器的知识的科普说明文。“自述”是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方法,让导弹自己讲述自己,类似人的自我介绍,实际还是作者介绍。这种写法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形象具体,易于读者接受。《桥梁远景图》一文“几乎是才听说造桥,就看见‘一桥飞架’了!”一句中“几乎……就” 说明了造桥之快,但不等于是“同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