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姓名:王兆芬
通信地址:山东省博兴县湖滨三中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被运用,成为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恰当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有它独特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从激发学生兴趣和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两方面加以阐述。重点阐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阅读、写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嘴等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思考、去聆听、去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达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增加容量 提高效率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正在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成为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接触传统的静态的书本、黑板、挂图等,而是通过精美的画面、简要的文字、生动的影像、优美的音乐轻松地感受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感悟写作的方法,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嘴等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思考、去聆听、去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能力,达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可以说语文是古今中外所有文化的总汇。它和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不同,化学、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可以用多媒体显示平时难以见到的微观化学反应或宏观物理现象,生物生长运动等,而语文就不那么直接。但语文有它自身信息量大的特点,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恰当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一、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可以利用视听互动的功能,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和丰富的转场效果,创设一种与课堂内容相适应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清晰的画面,对学生来讲,上课好似看电影,且画面不停变化,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涣散,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可以学到画面所展示的丰富的内容,这样就毫无疑问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教授朱自清的《春》一文时,过去的教法最先进是放课文录音,而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播放VCD光盘,也可以直接播放《春》的FLASH动画课件,这样,学生通过屏幕欣赏春天美丽的图景,伴着轻松的音乐,倾听优美的课文录音,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体味文章精彩的语言文字,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再如,说明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比较枯燥乏味的,在其中运用多媒体更能发挥其显著的作用。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整理。但是,学生对于被说明的事物如果不了解、不熟悉,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此时,就需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如一位教师在讲授《中国石拱桥》一文时,出示了赵州桥的图片及一段介绍卢沟桥的录像,把赵州桥和卢沟桥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它们的特点学生也就容易发现并记住,再总结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也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等。
二、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语文课堂仅仅凭着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45分钟的时间充其量能有多大的课堂容量,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就截然不同了。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堂的容量。如笔者在教授《梅岭三章》一文时,首先,出示了陈毅的画像,引起学生的兴趣;出示陈毅同志的生平简历,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在讲授了第一章以后,又引导学生回忆具有同一诗意的作品,出示了李清照的《乌江》进行拓展,让学生读读背背,扩大积累。以后又陆续出示了陆游的《示儿》、伍子胥“头悬国门”的典故、匈牙利作家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取义成仁”的典故,如此大的课堂容量在传统的教学中是很难在一堂课中完成的。这样,不仅便于学生理解接受课文内容,拓宽知识面,而且还使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印象也深刻得多。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把课外的阅读材料引进课堂,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事先把阅读材抄写在小黑板上(有时一板不够用)或是印出来,上课时提着小黑板或抱着一大摞材料进课堂,所以,阅读训练就不可能太多,但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不同了,只需事先把材料输入电脑,上课时按个键就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而且字的大小可以随学生的需要来调节,一屏不够两屏,而且输入进去可以永不删除,留着反复使用,并可以随时增删修改。这样,可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快节奏、高效率。有条件时,还可通过校园网进行网上阅读,这就更进一步扩大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作文教学中,课堂作文教学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普遍存在着方法陈旧、过程单调的弊病,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淡薄甚至讨厌,思想负担较重,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很显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广,写作素材贫乏,使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得不到发挥,学生的视听感官得不到充分调动,听、说、读、写、看也不能有机结合。面对作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想:我们如果能将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引进课堂作文教学,就可以使课堂得到无限的拓宽延伸,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眼、耳、口、手、脑的整体功能,交给学生形象化的写作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作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影像进行写前指导,培养学生采集储存写作材料的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材料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倘若所写之物,都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观察后再写,这又是极不现实的。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借助投影(或幻灯)、录像(或电影),对学生进行课前指导。如在讲完第一册写景散文之后,要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可以借助投影快速映出作文题目、写作要求及相关的提示性文字。这样,教师按投影字幕依次讲解,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印象。与此同时,播放供学生进行观察写作的自然山水风光录像片,展示给学生直观、完整的画面,并指导学生逐一观察,对所要描绘的客观景物形成完整、深刻的印象。学生有了生动可感的写作材料,下笔成文也就比较容易了。由此而写出的作文,质量往往比采用传统作文指导方法,写出的作文要高出许多。在此训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写作,会有更大的收获。
其次,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作文评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作文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评改。其结果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如何把教师从评改作文的重负中解脱出来,又能使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是一个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评改作文如果不改变“纸上谈兵”的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教师都难得轻松,相对来说,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比包办代劳更费心机。有鉴于此,我们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初作成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可以采用实物投影仪将其投影在银幕上,也可以用PowerPoint将其制成幻灯片。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同时,教师又能节省大量批改时间,可谓事半功倍。
另外,借助多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初一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开展了“趣背古诗”、“词语改错”、“名言汇萃”、“马年成语收集”等一系列活动,有的是由教师精心设计的,诗句按填颜色、填动物名、填植物名、填季节名称、名句接龙等分类,配以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动画、各种类型的字体、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和谐竞争的活动中学到了知识,丰富了积累,深受学生的喜爱。有的是由学生自己设计的,学生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在电脑上用PowerPoint将其制成幻灯片,在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所难以实现的。
总之,在几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巨大作用,它真可谓是教师的得力助手。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为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教学天地。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论学习水平有限,仅仅是在实践中有了一点感受。有时也会有“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感觉,因此,在运用的时候,总要做仔细的斟酌:在哪个环节用什么手段,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尽量防止运用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尽管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重要、有效的手段,但它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教师。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道德、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如果忽视了它的“辅助性”,会喧宾夺主,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受到限制,那么,语文教学就会失去其生命力。
类别:教学论文
版别:人教版八年级
姓名:王兆芬
用户名:zhaofen800722
通信地址:山东省博兴县湖滨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