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还以为学生是刚入学,各个方面均处于起步阶段,且写字又属于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巧能力,此时学生的字写得差,当属情理之中,在所难免。可是,半个学期过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竟是毫无起色。虽然本人在课内外对学生进行了指导或辅导,用尽心机,嗓子喊得发痛,但受效仍是微乎其微,事倍功半。受师德之谴,本人开始在这方面警觉起来了。察看书法专业的指导书籍,了解书法家成长的故事,但那些东西似乎与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全体学生,还有许多距离,好像有许多“高高在上”、“格格不入”的地方。在这一条路上,“久行”不得要领之后,我不得不从自身的教学方法上来找缺点、想办法。
经过反复的钻研教材上的设置和琢磨编者的意图之后,我终于受到了启发。教科书上的写字练习,浅看起来,总觉得有点儿“份量”不够(写字的专门练习,一般每个字只让学生写两个)。出于好奇,我将一部分学生的教科书收上来看看。出乎意料之外,看到的绝大部分都是横平竖直,像模像样的字!虽然笔力上还有显得稚嫩,间架结构上也还有不少的欠缺,但与他们练习本上写的字却是大相径庭,判若两人。对于一个入学不到半年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字,写得已经够好的了。难道在写字教学上也要给学生“减负”?受此启发,我就试着在学生写字练习的数量上,给学生进行“减负”。我一改写字练习让学生每个字最少也要写八个以上的做法,一下子将写字练习的数量减到了每个字四到五个,并且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所谓“万事易做,一诀难求”,这句话的道理,在我的写字教学中,立刻显现出来了。在经过不到二十次的练习以后,本班学生的写字能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写字的合格率,一下子升到了85%以上,优秀率竟接近30%。看到这样的结果,本人虽谈不上欣喜若狂,但说喜不自胜那可是一点儿也不过分。
为了进一步探明究竟,我及时地对部分在这方面进步较快的学生进行了家访。家长们普遍反映,子女在做作业上有了同一种变化:原来是先做完其他的作业,接着是痛痛快快地玩一顿,等到了上学的“临界点”,再万般无奈地拿起语文作业,一阵胡乱的“涂鸦”之后,语文作业数量上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但质量上却是如前所述,写字能力的提高与否,那是更谈不上了。现在,则是调了个头。放学后,一有空就是正儿八经,认认真真地先将语文作业做好,然后再完成其他的作业。这样,我的语文作业,就在学生所有的作业当中,占尽了“先机”。相对来说,其质量当然也要好得多了。通过家访,我明白了:学生写字进步快的原因,除了我在数量上给减了“负”以外,还与由此带来的学生主观上的主动,心理上的耐心,有很大的关系。我也明白了不少的书法家以“宁静可以致远”作为座右铭的真谛了。同时,我还明白了,通过“减负”,学生写字能力提高“神速”,也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了。因此,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精雕细刻”一个字,比胡乱“涂鸦”一百个字,进步都要快得多呀。如此看来,在对学生进行写字教学或写字能力训练时,“减负”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