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 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填空。(4分)
一湾天然的hǎi xiá ,一道人造的hóng gōu ,三十多年来锁住了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脚步,却锁不住huái liàn 母亲的心和他们驾着云彩飞来wàng xiāng 的歌声。
2.填空。(15分)
(1)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 , 。
(2)《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3)同对明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未免有些凄凉,而苏轼的
, 则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4)《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伟大抱负的句子是 , 。
(5)辛弃疾《破阵子》一词,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6)《送元二使安西》中描写送别环境的句子是 , 。
(7)杜甫《春夜喜雨》中富有深刻哲理的两句诗是 , 。
(8)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既暗示时令是暮春,又借景比喻二人潦倒处境的诗句是 。
3.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分)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 ,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 , 。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所填内容与前后连贯呼应,句式相同)
4.下面这副对联所指的作家是谁: (2分)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惟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5.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材料中得到的启迪。(2分)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迪是 。
6.一日,大副又酗酒,船长在记事簿上记道:“大副今日酗酒。”次日,大副值班,见船长记其酗酒,灵机一动,提起笔来也写道:“船长今天没有酗酒。”回港后,船长受到严重处分。请你谈谈这是为什么?(2分)
。
7.中外名著中有许多章节值得我们反复探究、琢磨、品味,请简要写出你对其中其个最爱读的部分的阅读感受。(3分)
二. 阅读理解(35分)
藏 羚 羊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登长统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揪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的美事来了!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进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的藏羚羊给他下跪是情理中的事了。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间一动,枪声响了起来,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觉得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见到的唯一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在颤抖。当腹腔打开时,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老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