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试卷中心 >> 中考试题 >> 模拟试题 >> 正文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06
        ★★★
【字体: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06
作者:听雨    试卷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632    更新时间:2006/2/23

内容简介: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中的句子,每条横线上填一句。 (1) 晏殊《浣溪纱》中被称为天然奇偶的佳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诗经三首》)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入议论、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年六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6)古诗词中有不少含“草”字的句子,请写出一句(课内外均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下列句子的主干。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病句。是否有自尊心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创新题(2分) ①书面轻翻,心旌微摇。②叹梁祝身化彩蝶,喜崔张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清照泛舟浩淼……③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于鼻尖。④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有樱桃,绿有芭蕉;环肥燕瘦,各领风骚…… “高山流水”这个典故涉及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环肥”“燕瘦”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二 文言文阅读 。(10分) (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分) 8.“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2……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份试卷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会员才能阅读!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