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涉及不可显示内容,请下载后阅读,单击此处下载,以下为部分内容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现在的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个弊端:教师为了教而教,只是把知识生硬地教给学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越来越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数学考试。这样的教学欠缺了鲜活有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使数学与生活脱节了,完全失去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心中产生了一团疑问: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对一节课的思考
在教学“线段”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如果在教学中只按书本上的例子介绍给学生,那是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不但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无法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所以,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自由找找教室周围的线段,可以告诉朋友,也可以告诉老师。顿时,学生活跃起来,让沉静的课堂沸腾起来了。有的把自己的发现马上告诉朋友,有的怀着喜悦的心情和老师分享。在集体反馈观察情况时,个个也抢着要说:“老师,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找到了窗户的边、黑板的边、画框的边、课桌的边、书的边……,还有观察细心的小朋友,竟发现了地砖的四条边和课室几条樑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同学们积极、投入的学习启发了我:每位学生都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了好奇。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创设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体验——探索”。
二、 对数学生活化的理解
国家教育部新近制定的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1)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2)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3)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1、 数学计算本身就是数学应用的一个方面。
如:①你要去文具店买5个练习本,每个3角钱,一共要用多少钱?②一家人去游乐场游玩,玩碰碰车每人每次4元,3人一次一共用了多少钱?③家里要装修,估算要用多少块瓷砖。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与数学息息相关。
2、 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应用的灵魂所在。
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寻求对科学事实和现实世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也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它不仅包括数、式的运算,还包括推理、分析、判断、选择、估算、统计、绘制图表、抽样、数据分析、线性规划、图论、运筹及空间与图形、优化方案等诸多方面。如古代的田忌赛马、韩信点兵、诸葛亮布阵等,现代的贷款购房、股票分析、商业决策、企业管理以及生活中乘车路线的选择等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
3、 数学应用的价值体现.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又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的应用 “优化”了我们的实践,使实践理性化,最优化。由此可见,数学应用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既在“实践――创新――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体现数学应用的价值。
4、 数学应用具有广泛性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与其它学科横向联系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数学能力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通常所说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是要看是否具有数学抽象的能力,数学符号变换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能力,是否能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新颖的思想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总之,数学的应用实际是一种策略、一种手段、一种思想方法、一种思维习惯。
三、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堂教学学生活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
1、 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把附近一幢大家所熟悉的楼房拍照下来,并且做成课件。在课堂导入中,我把充满数学知识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们发现原来平常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在导入中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应用。
2、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利用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如:在学习“角”时,我让学生课前自学书本,并且找出生活上有角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交换物品,互相观察,找出角的特点。又如,在教学“连加”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开展了一个拍球比赛,把班上的同学分两大组,每大组派3位代表比赛,请一位记录员把每组每分钟拍球的下数填在表格中。然后请同学们计算出每组一共拍的总数,找出优胜的一组。
此处为表格,请下载后查阅
教学活动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 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我创设了一个买卖的情境,同组的同学互相扮演,一位学生扮演买笔的小朋友,另一位学生扮演卖笔的阿姨,其他同学算出买笔要用的钱数,同组同学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
(二)、课外活动过数学生活——生活问题数学化
1、找一找。我重在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①在学完“直角”以后,我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
②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练一练。我重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①在一年级教学“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我要求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一个星期里最有意义的一天。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②在教学“连加、连减”时,课后,我布置了一个小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下爸爸、妈妈的岁数,然后,计算出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共的岁数。随后,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我还让学生设计一个“家庭一天开支表”。二年级黄铭华同学是这样设计的——
此处为表格,请下载后查阅
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1、 写一写。写数学日记,重在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以下是个别学生写的数学日记:
①在购物时感受数学。如陈安安同学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和妈妈、哥哥去外婆家玩。我们玩了一会儿,外婆说:“咱们去商场走一走,看有什么卖,我们说好。然后,我们去到了一间好又多商场,我们走的时候买了很多东西。我们买了一包蛋黄派6元2角,一包面包5元8角,还有一袋肉丸4元9角,和一把拖把9元2角。妈妈还没有付钱的时候,我就想要多少钱呢?后来,我终于想出是26元1角。今天我玩得真高兴。
②在玩中体验数学,如莫梓健同学写的──
今天早上,我吃完早餐就和爸爸、叔叔一起去钓鱼,我在河边看着他们两个人钓鱼,我一边看一边数,数到爸爸钓了4条鱼,叔叔钓了6条鱼,我算了一下,原来叔叔这么棒比爸爸多了2条。所以我对爸爸说加油。时间到了我们也走了,鱼还是一样少,所以我对爸爸说:“下次我们再来钓鱼吧。”
③在家庭生活中领悟数学,张诗华同学是这样写的──
放学一进门妈妈给了我10颗又红又大的糖,接着姐姐又回来了,妈妈叫我给一半姐姐,我很不愿意给了2颗姐姐,妈妈说我很不公平,我的糖是姐姐的几倍,我想了想,是姐姐的4倍。后来,我又给了姐姐3颗,姐姐笑了,妈妈也笑了。妈妈夸我是好孩子。今天我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我觉得自己在长大了。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即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晋江市永和镇后埔小学雷国山)
2、《数学应用与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王长义)
3、《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4、《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