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音乐论文 >> 资源正文
优化音乐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字体:
优化音乐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作者:张玲玲    资源来源:漓渚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3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教育的升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陈地。何为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创造性的思维的人。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 先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我们都知道,当孩子们用七巧板拼动物圆形的时候,如果是没有见过的动物,怎样找也拼不出来,音乐也如此,一定的乐理知识(如节拍、节奏、视唱等)和经验(如感受、理解和音乐表现能力)是音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培养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

   1、创设思维空间

  歌声乃人之情也,不难想象,一个毫无感情的人是无法发出悦耳之声的,人的心理状态会直接作用在发声器官上,因此,教师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如发声练习曲:5 4 3 2 | 5 4 3 2 |1 — || 跳音练习,可通过拍皮球游戏,让学生亲自拍,通过实践和认真地观察去体会跳音的唱法,跳音的练习不正如拍皮球起落的情形吗?

  2、引发创造              

  好奇是小学生独特天性,他们总想自己亲自体会,感受。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和看问题的方式与低年级明显不同,总能通过特有的方式丰富自己的头脑如教师拿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学生们利用竹筒、竹板、易拉罐等,随之结合已学的知识创编节奏,再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活动

  所谓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就是要学生由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维方法。比如: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音乐中的二拍子并通过走路体会到了二拍子的特点,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想:不用走路,能不能用其他方法体会到二拍子的特点呢?学生会给教师做出各种二拍子的动作。以往的教学只限于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课堂结构显得单调无味,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表演教学让他们自己设计各种情景,自己体会音乐作品进行联想和即兴演唱演奏。

  1、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年级欣赏教材《四季的歌》一课,这是一首管乐合奏曲,音乐抽象,通过借助画面提供信息源:盛开的桃花,清灵的湖面,金色的麦穗等,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感知过程,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四季的景色,让学生选择色彩,画出不同的线条,通过表演、涂画促进学生的认识由直观上升到抽象思维,再回过来创造性的运用到具体的学习环境中,从而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2、抓好基础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入手,让学生“学会”向“会学”转变,即学生自己参与,下降探索,充分发展个性,获取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起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中,不要限制过死,允许学生多角度的思考

  在音乐教学中,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行”给予否定,只要是符合艺术规律,就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活动。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做旋律接龙的游戏时,教师给的是do mi so 三个音,学生甲唱的是1 3 5 ,学生乙唱的是5 3 1 ,学生丙唱的是5 1 3 学生丁唱1 3 5 学生丁比三个同学唱的更富有创造性,将旋律的发展引向低音区,虽然离开了教师给的三个音,但他接的也在情理之中。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一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音乐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 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今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