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介绍
        ★★★★
【字体: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介绍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一)在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锐意创新,开拓进取。 


(二)教材要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编辑思想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材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 


(三)教材要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用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植爱国主义情感。 


(四)教材呈现方式要有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五)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体例,力求简约,避免烦琐,力求灵活,避免呆滞。通过加强内容的整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六)教材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 


(七)教材要体现开放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教材同时要留有余地,增加弹性,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展、创造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教材内容及其编排 

一年级上册力求搞好低幼衔接、稳步推进。从一年级下册开始适当加大改革力度。依据这个编写设想,本册教科书从内容到形式有了更大改进。 


在内容上,设八个专题: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界。 


教科书围绕这八个专题组成了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一课识字、四至五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识字课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面目一新。 


“语文园地”包括以下四个栏目。 


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 


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 


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特别是课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本册教科书安排认字550个,写字250个。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用“我会认”的图标标示,并以生字条的形式体现。要求认的字,均选自常用字表;每课要求写的字,力求有一定规律,并照顾构词率高的字及本课新学的字。书后的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三、教材特点 

(一) 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 


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如第二单元,在简短的导语之后,以三字经的形式编写识字课,既认了字,又使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敬爱父母等道理。接着,编排了《看电视》《胖乎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月亮的心》等四篇课文,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尊敬长辈,乐于助人。在语文园地里,安排读读背背反映温馨家庭生活的短诗《鞋》;口语交际安排讨论爸爸妈妈不让自己做家务事该怎么办。每个单元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体现了《课程标准》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 


(二)安排独立的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全册教材编排八课识字,每个单元一课,放在单元的开头。识字课大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有:成语(词组)组成的韵语、三字经、对子歌、反义词歌、谜语、谚语等。 


如,第一单元的识字课,由八个词语组成:“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这几个反映春天优美景色的成语或词组,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而且文字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又如,第五组的字谜识字课:“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谜面的文字很美,学生可以在动脑筋猜谜语的过程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再如,第六组的量词识字:“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果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不同的量词和名词的组合,构成了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学生在识字、学词的同时,感受到此情此景的和谐优美,感受到“红领巾”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所有的这八课识字课,内容均贴近每一单元的专题,且易于朗读。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再仅仅是识几个字,而是在识字的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丰富知识储备,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 


(三)大幅度更新课文,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反映领袖事迹的《邓小平爷爷植树》,有反映家乡新貌的《画家乡》,有体现关爱他人的《月亮的心》,有表现现代儿童生活的《棉鞋里的阳光》,有借童话故事反映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松鼠和松果》《美丽的小路》,有介绍自然常识和科技成就的《棉花姑娘》《火车的故事》。全册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既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感染。 


(四)大力改进呈现形式,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本” 


本册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角度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方便学生的学。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还是课文、练习,或是语文园地,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的,非常亲切、自然。在有的课文之后,根据需要以灵活的形式提出问题或引导实践。如,在《春雨的色彩》之后启发提问:“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课后引导学生:“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去植树吧!”这样设计,既灵活,又实用,对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投身实践,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2.教材注重引导发现,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学生乐学、会学,不断产生成就感。 


在每个语文园地里设“我的发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发现字、词、句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如,“语文园地一”中,“今天,我发现了两种识字的方法。你知道是什么吗?”启发学生和学习伙伴一起去发现——用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认识汉字。又如,“语文园地四”,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方式,启发学生发现不同偏旁的字往往有不同的意思;用引导学生读带有多音字的句子,启发学生发现多音字的规律。 


在语文园地里还设有“展示台”,鼓励学生展示课外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展示查字典的能力,鼓励学生展示讲故事的本领,等等。 


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不断增强发现的意识,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从发现、展示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 


3.联系单元的专题,设计口语交际,加强各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各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都与本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使阅读课文及相应的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成为口语交际的重要知识背景。如,第八组的口语交际,话题是“未来的桥”。在此之前的《兰兰过桥》一文的课后练习中,已用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分头设计未来的桥的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已经得到一些启示,在现实中,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得到一些灵感,生发出形形色色的对未来的桥的设想。这样编排口语交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思维。 


教材中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都是既联系课文,又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识字方面,每课要求认识的字体现基本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认。另外,在教科书里贯穿着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课外阅读中主动识字的思想。学生如果是识字的有心人,所认的字一定会突破教科书规定的识字量。 


阅读方面,在教科书的最后编排了五篇选读课文,供学生选读。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但对认真阅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鼓励。 


另外,鼓励学生随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与发展。 


四、使用教材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又要不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是以专题形式编排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都围绕专题设计,所以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在每组教学中,什么时候安排什么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进行哪些学习准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下是具体教学建议。 


(一) 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本册安排的550个字,绝大多数是常用字。要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来学习这些生字,要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等。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工作,防止回生。 


指导写字,要细致、到位,提倡教师边指导边板书,使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最好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认真练习写字。要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二) 阅读教学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表演朗读,等等。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尊重并鼓励学生说出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之外,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他们选择好的读物,给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 


(三) 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的教学,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课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除专门的口语交际课,要重视在日常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进行口语交际。 


另外,教师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当时、当地的学习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本册尚未系统安排写话。对于有写话积极性的同学,教师要予以肯定和鼓励。鼓励学生写自己想写的话。不会写的字可以问别人,也可以用拼音或图画代替。 

总之,教师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指导学习,不仅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而且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