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它、他、她”谈起 ——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
★★★★
从“它、他、她”谈起 ——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从“它、他、她”谈起 ——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标的关键
江阴市第三实验小学 谢惠忠
开学初的一篇题为《我的老师》的习作中,有一位学生写的老师恰好是我,但这位学生在文章中辨不清人称代词,对老师的描写,分别用了“它”、“他”、“她”,读了该文我啼笑皆非,老师究竟是物,是人?是男,是女?从他的文章中实在难以定断。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对学生进行了人称代词的辅导(辅导采用实例,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弄懂“它、他、她”的基本用法。时隔不久,学习课文《莫高窟》,该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读文时,班中的一位学习后进生质疑:“老师,这里的‘她’用错了,应该用‘它’。”我心中一喜,看来前阵子进行的人称代词的辅导起作用了,我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让同学来议一议,这里的“她”究竟有没有用错?通过讨论,有学生认为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一个学生笑着说:作者把莫高窟当成女人来写了。(学生可能觉得说法有点不雅,于是一阵哄笑)我紧追一句:“是妙龄女郎,还是老太太?”(学生又是一阵大笑),接着便是七嘴八舌的纷争,其中一位学生说:“是老太太!三危山和鸣沙山是她的摇椅。”多么大胆、丰富、奇特但又合情合理的想象呀!接着,我引导学生由莫高窟的外形特点及其历史的久远(结合最后一段)感悟出莫高窟的历史沧桑及她的艺术美、从而体悟出作者饱含的喜爱、赞美之情。从“它”、“他”、“她”的错位到准确领会文章中“她”字的灵活运用,期间的转变,体现着老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在这个环节的处理过程中,我没有简单地将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非常民主地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寻求知识的真谛,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的对话,愉悦的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创造性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这一过程体现着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的知识技能的传递。教师的观念是教学的关键,教师新观念的诞生是学生不断诞生新观念的条件。实施新课标需要老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写于2003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