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新课标下的多媒体教学
          ★★★★
【字体:
新课标下的多媒体教学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新课标下的多媒体教学  
 
王海翠  

--------------------------------------------------------------------------------
 

多媒体具有对文字、图像和声音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又有推理、演绎和交互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在娱乐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要实现多媒体教学,就应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传递教学信息,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王冕学画》时,王冕“开始画得不像”,这时在屏幕上出现他开始学画的荷花圈(形状不像,运笔不流畅),“可他不灰心,天天画。后来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采来的一样”。屏幕上又出现了后来画的荷花图(与湖里的荷花一模一样)。接着两幅图在屏幕上同时出现,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讲出为什么会画得跟湖里的荷花一样。这些生动的动画影像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认真阅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找到王冕学画成功的原因是“不灰心,天天画”,从而懂得了做事不灰心,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

二、电脑教育游戏与传统教法相结合,促进学前儿童左右脑的协调发展

电脑教育游戏将抽象概念与直观形象、生活实际和游戏结合起来,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在使用电脑教育游戏时,儿童手脑并用、视听并举,这对发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甚至口语表达能力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以《学前游戏盒》为例,其中第六个游戏是关于动物分类的。屏幕上出现三个场景,分别是农舍、马戏团和森林,右下角不断出现动物--要求把动物放到合适的场景中去。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思考为什么梅花鹿只能生活在森林里,绵羊则放在农舍外的草地里,穿着服装的猴子只能在马戏团里表演等等,并让儿童当众描述游戏结束后的场景图:森林、农舍、马戏团里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由于电脑的随机性,出现的动物各不相同,最后的场景图是儿童自己创造的产物,他们兴趣很高,纷纷兴奋地向其他儿童介绍自己的成果,从而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巩固生字、生词,及时反馈信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让学生看着屏幕就能认识生字,还能让他们知道生字的读音、字形、字义、范句等,既清楚又生动,效率也高。如复习《王冕学画》的生字时,我要求学生边听边输入。如听打“省”字,成绩差的学生能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输入“省 节省”;成绩好的学生就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输入“省 节省 省时 省电 省吃俭用”等,把自学课外书所学到的知识也显露出来。然后利用多媒体的广播功能直接反馈给学生,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提高识字能力。这样,学生学的知识无疑是既“活”又“实”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爱学乐学。

四、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力助手。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看图学文中,“叶子上的虫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一句是文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到底“叶子上有虫跟我要的是葫芦有什么关系”。我通过多媒体教学,在屏幕上演示“叶子吸收养分供给小葫芦,小葫芦才会慢慢长大;如果叶子被蚜虫咬了就吸收不了养分供给不了小葫芦,小葫芦就会变黄、落下来”的景象,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这样不仅突出了重点,而且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我认为,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儿童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

(作者单位:河北廊坊市第十一小学)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