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竞争优势效应”与“双赢”理论
        ★★★★
【字体:
“竞争优势效应”与“双赢”理论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有这样一个笑话:上帝向一个人允诺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三个愿望,但有一个条件——你在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你的敌人将得到你所得到的两倍。”于是这人开始提出自己的愿望,第一个愿望第二个愿望都是一大笔财产,第三个愿望却是“将我打个半死”。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也说明人们的竞争意识有多么强烈,拼着自己挨点皮肉之苦,也要给敌人更大的苦头。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曾经听别人讲起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一对夫妻离异,根据法官的判决,丈夫应该把自己财产的一半转让给妻子,因此,丈夫开始出售自己的车、房。为了不让妻子平白无故的得到一大笔财产,丈夫将自己价值几百万美元的车子和房子以十美元的“天价”贱价出售,妻子固然没有得利,丈夫也损失了一大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与生俱来有一种竞争的天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每个人都不能容忍自己的对手比自己强,因此,人们在面对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竞争,拼个两败俱伤也在所不惜;就是在双方有共同利益的时候,人们也往往会如那位丈夫一样,优先选择竞争,而不是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合作”,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竞争优势效应”。 利益冲突会导致人们优先选择竞争,这是不言自明的;但为何在有共同利益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选择竞争呢?心理学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沟通的缺乏,如果双方曾经就利益分配问题进行商量,达成共识,合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实验:让参与实验的学生两两结合,但是不能商量,各自在纸上写下来自己想得到的钱数。如果两个人的钱数之和刚好等于100或者小于100,那么,两个人就可以得到自己写在纸上的钱数;如果两个人的钱数之和大于100,比如说是120,那么,他们两就要给心理学家60元。结果如何呢?几乎没有哪一组的学生写下的钱数之和小于100,当然他们就都得付钱。如果这个实验允许参加实验的两个人互相商量,结果会怎么样呢?恐怕没有这么傻的心理学家吧!
  要消除“竞争优势效应”的副面作用,就要推崇“双赢”理论。合作,应该成为集体的主旋律,合作为我们每一个人营造了一个发展的空间。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有这样一个公式:“我+我们=完整的我”。绝对的我是不存在的,只有融入我们的“我”。一个教师要想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精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共同发展。这实际就是WTO中所推崇的“双赢”,“双赢”才是真正的赢。林肯在作美国总统时,对政敌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官员的不满。他批评林肯不应该试图跟那些人做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十分温和地回答说,“难道我不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其实林肯是在化敌为友。
  合作通常要通过谈判来实现。在所有谈判中,当事方都表现出一定的态度,这种态度会影响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敌意或友善,竞争或合作。美国的一位经纪人、谈判高手斯腾伯格把他的谈判策略称为“以诚实取胜”。他将双赢式的方法运用到谈判过程中。他的谈判“规则”可以描述如下:
  ——分享你的价值观的人密切合作;
  ——尽可能地向对方学习;
  ——创造一个合作而不是冲突的气氛;
  ——在面对威胁时,表现出不怕;
  ——学会聆听,习惯于沉默,避免妥协折中;
  ——绝对不要将一个看来要失败的争论推倒极端;
  ——发展关系,而不是征服。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