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后,我与教师交流,教师的观点是,口语交际首先是引导学生想说、敢说、乐说,说不好也不要紧,因为,以后还要训练,不要做过高的要求。另外,要给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我非常赞赏教师的这种认识,但从课堂效果上看,我觉得还不理想。表现一,学生说话不连贯,不完整。表现二、学生体验过少无话可说。表现三、学生参与面窄。表现四、学生互动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相互评议。
分析原因,我认为首先出现在活动体验上,开始,尽管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游戏,但由于不是临近发生的事,对游戏的兴趣淡化了,回想起过程是模糊的,让学生看图说,学生年龄小,想象力还不丰富,所以语言平淡。后来,教师带学生做了贴鼻子的游戏,由于受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学生没有能全员参与。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语少,最关键是的是学生没有参与评价,怎么说?说的怎么样?问题没有解决,这样的课堂就浮在了表面的热闹了,让学生说完整话,有语感是最基本的要求。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在互动中解决,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如教师要引导:“他说的怎么样?你满意吗?你认为应该怎么说?”学生也可互相提问启发,如:“你的语调太低了”“你为什么这样说?”“我认为你说的不完整。”“你XXX词用的好”总之,师生的评价很重要,学生能不能生成口语能力,是在这个阶段训练出来的。教师不能“放羊式”的任凭学生怎么说,那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