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耕耘20余载,我常常以“园丁”自诩,然而,假日里到大哥的菜园里帮了几天忙,始感自己离园丁差之甚远。
其一,园丁种菜,眼里看着心里想着的是蔬菜需要什么,自己应该如何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要不要浇水? 要不要施肥? 要不要灭虫?园丁整天围着蔬菜转。而我对我的学生,却总是要求他们服从我的需要: 要听话,要守纪律,要集中注意力,要做多少练习……很少想到孩子们需要什么,更不用说如何想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园丁以蔬菜为中心,我却以自己为中心,在这一点上,我不如园丁。
其二,园丁最揪心的是那些长势差的蔬菜。他们常常瞅着这些蔬菜从自身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多浇几遍水,多施几次肥,锄草捉虫,关爱有加。而我却老是盯着那些好学生,课堂提问多让他们发言,课外活动多让他们组织。锻炼机会多给一点,指导帮助优先一点,表扬奖励放宽一点。我经常抱怨的是那些差生,“没治啦!”“没指望啦!”“我算是服了你啦!”这是我常对他们说的话──在面向全体,扶弱补差方面,我不如园丁。
其三,园丁管理蔬菜,是因其特性,循其规律,促其发展。豆角搭架,南瓜压蔓,土豆培土,茄子打杈……园丁总是尽力帮助各种蔬菜发展特色,他们从来不要求茄子像黄瓜那么脆,南瓜像西瓜那么甜。而我对性格各异的学生,却常常按照一个标准去要求: 坐要一个姿式,说要同一答案,作业要做得一样快一样好,分数要考得一样高──在尊重个体,张扬个性方面,我不如园丁。
我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园丁,不仅要多到菜园里走走看看,还要多在工作中想想干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