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
【字体: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花园小学   白琼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快乐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1、          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2、          让学生搜集图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写字。(略)

第二课时:交流研讨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生字。

1、          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          课件出示:“摘苹果”(指名认读)

二、     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1、          激趣谈话:“我是什么?”这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到底是谁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          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同时出现一些相关画面。要求学生思考:我是什么?

3、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我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          指名汇报。(我是水)

三、     启发学生思维。

1、          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

2、          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四、     进行探究学习。

1、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2、          展示: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

(1) 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变化”“云变化”“下雨”“下冰雹”动画以及“练习”这部分中的“说说”“画画”“填空”帮助理解,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状态”中的三张动画图片以及课件里“练习”这部分中的“演演”帮助理解。)

(以上两点的教学应当充分相信学生,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练习感情朗读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3) 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利用课件中情境中的“好与坏”中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及课件中练习中的“找找”理解词语‘温和’和‘暴躁’)

五、     拓展延伸,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1、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          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

3、          展示。

4、          四人小组讨论: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系吗?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5、          指名说说自己的好办法,评议,评出“治水妙计”“治水专家”。

六、     布置作业:

   任选两道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

1、          做一个“节水小卫士”。

2、          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变的例子,并写下来。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我是什么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