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读到一部新出版的具备上述三大优点的好书,它就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精华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巍巍然已矗为中国的“文化长城”。但由于内容宏阔,册叶浩瀚,无形中延缓了大多数普通读者一窥堂奥的脚步。于是有了12卷本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的面世,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如今,在74卷本《全书》和12卷本《简明版》的基础上,再次浓缩、改编、增补,就有了全新的6卷本《中国大百科全书(精华本)》的面世。
浓缩。《中国大百科全书(精华本)》共设条目3万个,总字数1700多万。全书知识信息的容量以基本满足各类研究人员、大中院校师生、机关干部、科技文化工作者、企事业人员的需要为标准而设定。剔除了一些过于专业、生僻的条目。优选使用几率高、反映新成果的条目。
改编。改变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按学科分类编排的方法,以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后附条目汉字笔画索引,更适合中国人的习惯,更便于检索查阅。也适应当前科学研究注重多学科交叉作业,学习工作注重综合知识、能力的时代要求。
增补。主要是增补反映各学科、各领域新知识的条目,更新原有条目的资料和数据,对文字进一步提炼、加工。体现了与时俱进、生命常新的精神追求。
笔者在翻阅“开封市”的条目时,发现其中“人口460万”的统计数字取自2000年,是很新的统计结果。顺便翻查了一下西安、洛阳等,也都如此。虽仅是一个数字,也一丝不苟地改正。——这是对数据的更新。
所谓“精华”,是指事物中最好的部分,或精髓,核心的内容。对照这一标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大百科全书(精华本)》是一部真正名副其实的“精华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精华本)》的装帧设计,黑皮烫金的封面说不上豪华,却典雅大气,极具品位。内文用字也避开了目前众多的“精华本”、“缩印本”为节省印张而选用极小的字号给读者带来阅读困难的做法,大小适度,版面疏朗,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追求。内文用纸采用双胶,手感细滑,着墨均匀,平添了查阅过程的心理享受。
正如中国的万里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而很少有人能一睹全貌,心有不甘之下就选择八达岭、山海关等经典雄关一游而满足“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理一样,“文化长城”《中国大百科全书》因规模巨大难以走进普通家庭,那么,《精华本》便是满足读者想要家藏宝典、坐拥书城的最好选择了。
来自:《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15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