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语文训练要体现学科的“工具性
          ★★★★
【字体:
语文训练要体现学科的“工具性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语文是百科之母”这句话就充分地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这一特点。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也想方设法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语文知识,然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儒效》)”,可见“学以致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使“语文”真正成为“百科之母”。在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的训练去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㈠使识记内容成为应用语言。
   古诗文和现代名篇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经后人传诵,有的意义转移变化,有的意义引申扩大,有的意义符合某一情景,我们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些名言佳句的含意后,只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出来,则未能达到应用的目的。因此,可以把这些名言佳句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训练。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一句话后人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这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义转移变化);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后人用来比喻默默地工作奉献的诗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义引申扩大);由于暖冬,一些商家早早购进的皮革衣服难以正常销售,他们这种急切盼望冷空气到来的心情可以用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的一句诗来概括“(心忧炭贱愿天寒)”(意义符合某情景)。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偷”中的“偷”就是指会运用。在平时的作业或测试中,变传统的识记默写题型为语言应用题型,对学生的训练效果将会更好。如9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中就有这样一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叫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用《孟子》二章中的名句)。
   ㈡语文知识语境化训练。
   语文知识的抽象性、概念性都比较强,而且内涵丰富,变化万千,在不同的语境中其意义及性质也随之变化,所以语文知识如果离开了具体语境,就很难准确地把握分析了。语言大师吕叔湘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可见,把基础知识融在具体的语境中训练,使之形成技能是切实可行和非常必要的。下面结合一些实例谈谈:
   1、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有这样一则笑话:清末有位官员宴请一位英国大使,大使见中国官员的太太非常漂亮,便称赞几句,中国官员也客气地说:“哪里!哪里!”,而翻译官照字面译成疑问代词“Where”(哪里),英国大使满腹狐疑:“中国人真怪,别人赞他太太漂亮, 他还要问哪里漂亮,这叫我如何回答?”场面很是尴尬。这则笑话的原因是翻译官不懂得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称赞时说“哪里”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可见词义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定位,所以我们要把词语融在具体语境中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透析丰富和复杂的词义。
   2、词的感情色彩在语境中的变化。有的贬义词在具体语境中它又是褒义词,如“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魏巍《我的老师》)”中的“狡猾”;有的褒义词在具体语境中又作贬义词,如“……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中的“标致”;有的中性词在语境中可作褒义词,又可作贬义词,如“顽强的敌人被我们打退了。”中“顽强”作贬义,“我们军队这种顽强的作风要保存下去。”中“顽强”作褒义。词的感情色彩的训练除了理解语境中的感情色彩之外,还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感情色彩去表情达意。
   3、词性在语境中的变化。如“他游泳去了。”和“游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中的“游泳”前句作动词,表示行为动作,后句作名词,表示一项运动。也有名词作动词用的,如“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鲁迅‘友邦惊诧’论》)”的后一个“国”就是“成为国家”的意思。在语境中进行判断词性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含义的能力。
   4、同义词、反义词在语境中的训练。传统的训练题是要求写出某个词的同义词或反义词,这样记忆的成分较大,思考量不够,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设题训练:⑴用换词分析法区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异,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如“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中的“周济”一词能否换成“救济”?请说说原因。⑵用联系上下文给空缺填上合适的词的方法找反义词,如:“在下文的空缺填上合适的词……有的人豁达大度,有的人斤斤计较;有的人(勤劳勇敢),有的人懒惰怯懦;有的人(积极进取),有的人自暴自弃……”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准确地使用词语的能力。
   5、语句应用训练。如:下面这道题:
   ①“              ”一个高大汉子猛摇车铃,声色俱厉。
   ②“              ”一个窈窕少女粉面绯红,直跺红皮鞋。
   ③“              ”一长发少男恨得直咬牙。
   ④“              ”一中年人喟然长叹一声。
   选择合适的句子按顺序填入上文的空缺处(填序号)(B、D、A、C)
   A.真见鬼,这个月的奖金砸了! B.喂,快走啊!C.唉,小街太窄了! D.急死人了!
   这类题目是训练学生根据句意、语气、顺序等方面思考判断,把合适的句子应用到具体的语境中的能力。
   语文知识语境化训练的目的在于使语文知识和语境紧密联系起来,是使语文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的有效途径。
   ㈢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实现学以致用的迁移。
   阅读为写作打下了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又是语言应用的具体形式,语文训练就应该突出写作这一重点,以实现由理解到运用的知识迁移 这一目标。学生在教材中读了什么文章,就练习写什么文章,领会了什么技法,就在写作中运用什么技法,只要我们指导学生读一篇文章,在写作中训练一个侧重点,日积月累,便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但教科书所涉及的范围毕竟有限,教师应该用课余时间甚至用课内时间指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进行课外练笔,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丰富语文知识,在课外练笔中提高写作能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教师只重视语体文的阅读和写作,忽视或丢弃应用文的训练。我认为这是很不负责任的。虽然有的应用文不在考试范围内,但其应用的机会大,所以我们不应弃而不教,如“合同”,在当今经济发展的年代,显得何等重要!
   ㈣加强听说训练,多渠道培养语言应用能力。
   语言应用的方式除了写作外,还有听和说两方面,而且这两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写作更频繁,所以加强听说的训练尤为重要。
   1、听的训练。“听的”是人对外界的语音信息准确把握要点,理解含意,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对“双关语”、“弦外之音”等要“会听”、“听会”,这也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才能做到。训练学生听力的方法可用:①教师朗读、述说,学生听后复述要义;②听广播、摘要义;③开设专门的听力训练课;④听情景,作回应;⑤同学间相互训练等。
   2、说的训练。“说”实质是口头作文,是人们交流的基本手段,也是语言应用的一种具体方式。“说”的要求是做到“简明、连贯、得体”。说话的训练方式也多种多样:①对话训练(如“打电话”、“讨价还价”等);②即兴演讲;③一事一议;④情景应答;⑤小辩论等。
   听、说训练可用早(晚)读时间或课前5分钟进行。
   语文学科由于有其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训练的方式跟理科的不同,但无论如何,语文教师也要想方设法使语文的训练做到一练一得,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语文知识真正成为语言应用的“工具”。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