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破“框”求变
          ★★★★
【字体:
破“框”求变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破“框”求变 

             溧阳市后六小学        蒋国琴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遵循“四步曲”,即“复习 

导入──教授新知──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这一模 

式在教育历史上的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代 

的发展,社会的飞速进步,这一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开始阻 

碍了教师对教材充分的理解性发挥,流于模式化;也不能 

引起学生对教材的强烈兴趣。 

     我们一直要求自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但却从不往自身上求创新,求突变。实际上,教师既然是 

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因素,那么,教师的思想创新就变得至 

关重要。所以,我开始尝试打破旧的课堂教学框架,真正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本身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课的 

教案,以求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 

     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第9课《小鹰学飞》这篇 

课文中,因为这是一篇相当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从小鹰 

跟老鹰学飞行开始,学生从而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于是 

在第二课时一上课,我便直接邀请三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课 

文第1─2自然段,小鹰如何向老鹰学飞行,飞到了大树 

上。班级的气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学生开始争先恐后地 

朗读课文,并模仿着小鹰与老鹰的说话,做到烂熟于心, 

因为我说了一句“只有读书读得熟练的人,才能表表演好 

它。”在学生表演的时候,我适当表扬了有想象力的同学, 

称赞他们没有照书全做。学生就更起劲了,使劲动脑筋为 

小鹰、老鹰加上新的语言和动作。所以当这堂课要结束的 

时候,学生表演完了课本剧,对课文内容也熟悉到几乎能 

张口背下来,而且还了解小鹰从开始到后来,语气的三次 

变化。最后,请学生讨论: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然水到渠成地了解学无止境这一道理。 

     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结构框架,不遵循环环紧扣、逐 

字逐句理解的原则,教师应能随时根据教学实情灵活机动 

地变换一堂课的形式。充分发挥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保持 

一堂课的高效。在这样浓郁的学习、游戏气氛中,学生的 

创新能自然得到培养。 


                         二000年11月27日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资源
    没有相关资源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