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例析适度表扬
        ★★★★
【字体:
例析适度表扬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2-1-27  本文刊《班主任工作》

                               例析适度表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课堂上多表扬,多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已成了我们的共识,这一点无可厚非。但笔者从最近听的几十节课中发现,有不少老师的课堂表扬出现了简单、矫情、错误和无情等不适度的情况,这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能力的形成,以至今后做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危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和重视,使课堂表扬适而有度。
    一、要具体,不能简单含糊。课堂上一位老师正在引导学生理解《燕子》一课的内容。老师让一位同学站起来读了第三自然段,给了“你读得真好!”的赞扬,学生木然坐下,全班学生机械地有节奏地不带什么感情地拍了几下手掌。到底好在哪里,无论从教和学的角度看,都应该搞清楚。因为浅尝辄止会导致孩子求知不深入。有的时候,学生的理解、表现是浅表的、是意会式的,“为什么”的道理还不一定明白,或是这位同学的理解、表现是自知的,但其他同学并不理会,这就需要教师有机地利用对学生发言的评价进行巧妙的点拨。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在学生读了课文后接着问:“你为什么在读的时候特别强调其中的两个‘掠’和一个‘唧’呢?”这不仅是在问这一位同学,同时也是在引导大家思考和注意:因为这两个字最能体现第一自然段中燕子“活泼机灵”的特点。待学生明白了以后,老师再进行评价:“你的朗读就精彩在这里!”这样具体有针对性的表扬溶进了老师的启发、点拨,岂不更好。
    二、要恰当,不能矫情夸张。一堂数学公开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极其简单的应用题让全班学生做,并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做。这位同学做对了,黑板右侧的屏幕上“咔”的一声打出了“你真棒”三个大字,老师同时神采飞扬地竖起大拇指夸张地说:“了不起啊了不起,我们班出了个华罗庚!”话语刚落,全场哄堂大笑。一是这道题很简单,全班同学都做对了,二是这道题是以前学过的,是用来为本堂课教学作铺垫的过渡题,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教学,作这样的夸张评价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在检查了这位同学和全班同学解题的情况后作出“你和大家一样都做对了,很好”同时作出“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这道题相关,不过要难一点了,但我相信,只要大家积极开动脑筋,也一定会把它学会的”的鼓励,既给了学生恰当的评价,又给以自学的动力,效果不是更加其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学生的表扬都要恰当,不能矫情,言过饰非。
    三、要正确,不能错误评价。在一堂《角的度量》课上,老师让一位学生用量角器量黑板上画的一个角,学生量过之后在黑板上写上80°,老师给了个“很好”的评价,学生上位了。其实老师要检测的是学生量角的方法是否正确,可是当学生量的时候,他并没有看着,而到行间巡视别的同学去了,只是从80°来断定学生的量法是正确的。其实这个学生在量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把量角器的圆心、0度刻度线与角的顶点及一边对齐。错误的量法却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带给这个学生的将会是什么?课堂上,有时是因为教师的疏忽,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未加留意,而给了正确的评价;更有甚者,公开教学课上,教师明知学生回答错误,却不愿在众多听课者面前落下“不能保护学生积极性”的话柄,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进行评价,就来了个表扬总比批评强的选择,虽然学生回答错误还是进行了赞扬。这样的赞扬会对学生的求知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亦可能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作为教师应该慎而又慎。
    四、要煽情,不能格格不入。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把握好分寸,使自己的情绪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情趣协调一致,不能格格不入。在《放弃射门》这一课上,老师评价学生的情绪随着课文中扣人心弦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课文的高昂情趣一起升腾跌宕,每一个评价都恰到好处,福勒的高大形象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傲然树起。而《向往奥运》这篇饱含激情的课文,却因为老师从头到尾都用同一个冷莫的表情“端出了一杯杯淡而无味的白开水”,结果“向往奥运”的激情因此并未能在课堂燃起。
    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一概是哼哼哈哈,不作可否,这种似是而非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