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美姿美色学语言
        ★★★★
【字体:
美姿美色学语言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美姿美色学语言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谈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徐婷

《台湾的蝴蝶谷》以形象生动、富有韵律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象。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是我的设计目标。

一、美的引语,营构美的课堂。

美的蝴蝶,美的文字,美的意境。读着《台湾的蝴蝶谷》,我便在脑中构想起美的课堂:微笑,民主,互动,和谐。民主的课堂需要心怀,和谐的课堂需要心智。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应当以美的语言来导航:吸引,感动,召唤,让课堂的空气里因此有情。
“自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让这些美丽的蝴蝶飞进我们的脑海吧!”“如果再读读第三段,进一步走近它们,你定会陶醉其间,惊叹不已。”——这是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语言。 “谁愿意第一个站起来与大家分享优美的句子。” ——这是召唤学生走出课文,讨论欣赏。 “喜欢这些美丽的蝴蝶,喜欢这些美妙的句子吗?快把它记下来啊!” ——这是激发学生背诵积累……其中的“飞进脑海中”、“分享”、“快记下来”这些直观、富有情感的语词,取代了“读”和“背”,而恰恰是这些透着美的句子,如汩汩流淌的泉水,开启学生智慧的天门,滋润着学生情感的天庭,引领着学生进入语言的斑斓天空,感受 “金光灿灿黄蝶谷”以及 “五彩缤纷彩蝶谷”那炫目光彩。

二、贴近生活,于是学生的心也就贴近了语言。

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阅历浅、知识有限,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往往是表层的。阅读表达常常言不由衷、词不达意。课堂上我运用他们生活中的事例,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强化生活气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氛围”,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生活中自由地思维、自由地阅读、自由地表达。教学课文第二段中“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这一句,如果没有亲眼所见或者亲身经历,很难感受数以万计的蝴蝶聚在一起,热闹非凡的景象。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抓住了“聚会”一词大做文章:首先质疑“咦,聚会?你参加过什么聚会?”学生群情激昂,纷纷举手告诉大家自己参加过的聚会,比如:结婚庆典,生日聚会等等。我又趁热打铁让他们说说当时的心情,学生再也按捺不住,在座位上就叽叽喳喳的讨论开了。这时,我话峰一转,“那蝴蝶们参加聚会的心情呢?快放声读读这句话吧!”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融于其间,读起课文来有声有色。

三、返朴归真,在品读中领悟语言的神韵。

当学生逐渐进入情境,情感趋向高潮时,应及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知语言,从而激起情感的深化。课文第三段是课文的重点段,介绍了两种蝴蝶谷迷人的景色。我先让学生找出爱读的一句自己读读,然后读给同组伙伴听听,说说美在哪儿,最后全班交流。为了展现黄蝶谷的金光灿灿,彩蝶谷的五彩缤纷,并让学生有所感知,我还特地制作了绚丽多彩的动画,可试上下来,效果却不佳。什么原因呢?我想起哲人说过的一句话:海洋是辽阔的,比海洋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心。既然这篇课文语言这么美,何必要把它局限在屏幕上,让学生用眼睛感知呢?于是在正式上课时,我干脆去掉黄蝶谷,彩蝶谷的动画,还原成本来的文字。采用了一人读,其他人闭上眼睛想象或自己轻声读,边读边想等方法,放飞学生的想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一句句地朗读,一遍遍地感悟,其实就是一次次地在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最美的蝴蝶谷。虽然没有具体成像,落在屏幕或画纸上,但我相信:他们脑海里的蝴蝶谷远比我精心制作的课件可爱得多,绚丽得多,也神奇得多。全班交流时,学生不光读得兴趣盎然,并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脑海中美仑美奂的蝴蝶谷。

四、动起来,让语言训练活起来。

语言的境界可以让学生浮想得见,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演,利用角色效应,自己去琢磨,去尝试,去发现。在教学课文最后一段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学生自由分成两组,一组“蝴蝶”,一组“游客”,来表演这段“蝴蝶游客会”。 “蝴蝶们”翩翩起舞,“游客们”不住地惊叹,他们还进行了有趣的对话。在这一环节,学生情感得到了抒发,内心感受得到了交流。他们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

有情感的教育,课堂如杨柳春风;有智慧的教育,课堂定呈现丰姿美色!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资源
    没有相关资源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