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
【字体:
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知识与技能在合作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是,对合作学习的片面认识,教育倾向的习惯性,又往往会使合作学习“误入歧途”,甚至背道而行。这样,让人就不得不觉得其中隐忧重重,因此,本人就此提出几点思考共同探讨。

一、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充分说明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在本人听过的公开课中,均有一个雷同的现象,就是教师一出示问题或者某个学生发现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根本就来不及独立思考,怎能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怎能进行有深度的探讨?只见形式上的热闹,只证明学习方式在变革,但其中的成效就可想而知。

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也是如此。合作能提高人的能力,能形成集体的智慧,但应以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前提,才能有针对性地讨论,有目的性地探讨,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出示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或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要求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2、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合作以独立为基础,如果千人一面,合作就没有意义。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这个本身就是价值,不管论证结果是实是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受益者。

二、  共同成长是合作的目的。

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疲;有的学生反映缓慢,又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收音机”;而有的学生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谈论根本就无法深入,合作学习就变成优生在唱“独角戏”,难以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1、表达和倾听并重。在听课过程中,我们也常发现,教师一宣布讨论,学生就聚在一起,声音就此起彼伏,让你感觉他们讨论得是多么的激烈。其实,你只要稍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有的是在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是一言不发,静当“忠实”的听众;有的是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是在“自得其乐”。讨论时间一到,教师就指名汇报,这样,合作的“含金量”有多少?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否达到?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又要根据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看法的习惯,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2、碰撞和沟通同行。如果讨论中发生“争执不下”的现象,这是好事,有争执才有更大的促进,有碰撞才有创新的火花。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批评对事不对人,不要急于下结论,要多查找有关资料,要尊重事实,形成共识等等。

三、  互相帮助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教育学生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在合作学习中才能融洽,效果才能良好。

1、学会尊重,提供心理支持。学生的种种差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会有形或无形地成为障碍,因而,我们要注意引导学习小组的成员创造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欣赏”的和谐氛围。讨论中,如果有同学出现差错,同学间不要互相取笑,应该相互理解和鼓励,给他以最可信赖的心理支持,才能促进彼此思维敏捷,讨论热情高涨。

2、学会帮助,达到相生相长。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能弥补教师面对众多学生,难以一一关注的不足。教师要以合作学习为契机,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就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3、学会评价,提高合作成效。要引导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学会从中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有益的经验,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增强彼此合作的自律能力,寻找提高合作成效的最佳途径,不断促进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师生合作是合作学习的发展。

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的新角色,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也应是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效应。

1、角色重新定位。对于“合作学习”,有不少的教师认为,这是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其实,这是一种理解上的错误。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指师生的共同活动——不但是学生间的共同合作,也是师生间的共同合作。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和学生一起探究,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示范作用;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学习者,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有不少的教师对于一些新生事物孤陋寡闻,无从下手,而有的学生却已经“玩”得无比熟练,这不该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吗?

2、激励学习动机。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参与合作学习时,要精心呵护学生的想象精神,允许学生争辩,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要记住自己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不能以“传授者”的身份自居。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和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

3、实事求是参与。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多渠道,常常会使我们自叹不如。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在合作学习时,遇到困惑或不懂的事情,教师不要碍于面子,做一回回的“南郭先生”,殊不知“庸师误人子弟,巫师贻害万年”。新课程倡导师生共同成长,既然是合作学习,遇到问题在所难免,应与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或失误,留给学生课外思维的空间,也留给自己重新思维的机会。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