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是教育的总的趋势。如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使我们今天的教育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呢?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五条规定: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这些基本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从小学阶段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应该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学生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然后才能调整自我,使自身得到发展。
刘凤华在《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指导》中指出:在学龄期就控制能力而言,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自控能力是不够强的。在这段时间,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主要来自教师的外在控制力。主要表现在:
1、 学生的行为明显受内外诱因的干扰,随年级的升高,抵制内外干扰的能力逐渐增强,但是小学生抵制外部诱因的能力强于抵制内部诱因的能力,有时还要倚赖成人或教师的帮助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因此在低中年级实行小红花的奖励是很有效果的。
2、 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能够正确评价同学,对自身的缺点视而不见。例如:一个孩子看到其它同学在说话认为是错误的,但是他没有发现自己也在说话。
根据以上的理论,我们知道: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和认识的能力是很低的,需要教师能够进行很好的辅导。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我们目前对学生的评价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教师和小组长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可是这些留在教师和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往往会带有主观的色彩(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人们往往记住他的优点,对于不喜欢的人,往往记住他的缺点。)低中年级学生的自评往往根据平时教师和同学的评价,还不能够独立评价自我。
为了教师更客观地认识学生,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我制作了《一日生活记录表》,记录学生每天上课回答问题情况、提问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遵守纪律情况……记录方式有:1、学生自己记录。课上回答问题的同学、提出问题的同学、受到表扬的的同学自己把名字填入表格。2、小组长记录。小组长把学生每天的课前准备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记录到表格中。
每周对记录情况进行总结,根据记录情况评出:提问之星、回答问题之星、作业之星……给被评为班星的同学发喜报,使他们获得成就感。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这种方法有以下的好处:
一、 学生对自身学习习惯的认识与调整。沈冬雪是个文静的女孩子,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是我们班的班长,学习成绩稳定、优异。但是她课上不喜欢回答问题,更不要说提出问题了。在第一周的总结评比中她没有被评为“班星”。这使她感到很难过,同时引发了她的思考,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没有被评为“班星”,我很难过。我以前上课时发言不够积极,以后我要勇敢地举手发言,争取获得“提问之星”和“回答问题之星”。从此以后她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堂课都有她的发言,总是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她的这种调整是完全自发的,是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基础上的一种调整。学生能够主动完善自我,正是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一种体现。
二、 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方法的调整。
学生的问题往往有很多原因。当问题出现时我们要分析现象之后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表可以帮助教师检验所采用的方法是不是有效果,从而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在这学期我利用记录表对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了调整。
记录表实行一周后,我发现我们班48人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有过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呢?调查后知道因为刚刚开始留作业学生不习惯,记不住作业内容。于是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记作业的小本,记录每天的家庭作业。
经过一周我发现不完成作业的人数明显降低,只有7、8个学生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我接着对这几个学生展开分析调查。发现这些学生的家长很少关心孩子的家庭作业。找到家长后家长只是说忙,照顾不到。由此我想到留作业要考虑家长的时间和精力,以前的家庭作业的种类太多:听写、口算、朗读……虽然总体上的时间不多但是一样样做起来的确需要耐心。于是我改变了留家庭作业的形式:听写、口算、朗读……交替出现。每天只留2样作业,只是增加了每样作业的数量,并不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在实行一周后我发现班里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已经基本消失。好多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不需要家长的监督了。家长感到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不像以前那样麻烦,更乐于关心孩子的学习了。
三、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关注。
班级授课制是教学史上的一个创举。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无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生活记录表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关注。
李浩然是班里一个活泼的孩子。他总是因为课上积极回答问题、大胆提问得到表扬。可是在每次测试中都不能取得好成绩,总是在及格线徘徊。思维如此活跃的他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查阅了一个月以来的生活记录。发现李浩然虽然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但是作业情况不好:是班里唯一家庭作业常常不能完成的学生。回想他在平时课堂作业也总是需要老师的催促才能够完成。因此我分析李浩然是因为缺乏课后的及时复习导致的学习成绩不理想。经过调查了解李浩然写作业的习惯很不好:总是边写边玩,其他同学5分钟的口算他需要20分钟。因此对其他同学来说很少的作业对他来说是很难完成的。长此以往使他讨厌书面作业,对知识掌握不扎实,处在一知半解的水平。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和家长的合作李浩然已经有很大进步,能够比较专心完成作业,注意力能够达到20分钟。学习成绩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诞生并不是在一朝一夕间就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一系列的、从未见过的教育现象,同时也会在教学领域当中发现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究、不断进取。由此可见,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学习的地方。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成长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