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小学作文教学应课内课外相结合
        ★★★★
【字体:
小学作文教学应课内课外相结合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小学作文教学应课内课外相结合

市一等奖

白营小学 颛卫星

对大多数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作文教学。尽管老师在作文教学上费尽心血,可结果仍不理想,学生在写作文时仍然是无话可说,或摘抄拼凑。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与作文教学方法不当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命题范围太广,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无从下笔;第二,没有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方法;第三,部分教师仍致力于学生死记硬背各种类型的范文,而没有从根本上训练,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结果是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教学效率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根据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练功”,并使两者相互结合,让学生运用课内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去描写课外的生活情景。

第一,关于课内教学。在作文教学上,我们不能仅仅在作文课上才上作文课,而应把作文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凡选入教材的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技巧方面来说,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因此就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让每一篇课文发挥最大的示范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应尽最大努力,让教学变得生动、精要和有效,并紧密联系学生作文实际,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的理解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然后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写作能力。当然,并非是讲解每篇课文都必须联系作文教学,而要联系得恰当、自然、有实效。如在教第五册课文《师生情》时,我们引导学生找出本文的主要观察点(医院病房前),让学生知道如何选择观察点;在教《翠鸟》时,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并且看一下重点处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观察方法。如《晨读》里作者用对比方法进行观察,对三个学生的不同读书神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观察方法,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观察,并在学生基本理解和学会一些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与课文相关的一些片段练习。久而久之,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

第二,关于课外教学,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联系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使学生在写作中“如同说话一样,心中所积蓄,不吐不快”。因此,只有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把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方法,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学生在有了深刻的体会后,再去写参加过的活动,就想得到,写得出,并且有兴趣写作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介绍一个实例。

我们学校外面有一大片草丛。每到夏天,经常从草丛中传来蛐蛐儿的鸣叫声。有一天下午,我们带领学生到草丛中捉蛐蛐儿玩。孩子们欢快地走到草丛中,兴奋而又小心地去捉蛐蛐儿。当他们捉到一只只蛐蛐儿时,是那样新奇,那样欢畅。我们适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别人捉蛐蛐儿的动作、神情和装入瓶中的蛐蛐儿的外形、动作,并让他们边看边说。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笑声不断。随后我们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讲述这次捉蛐蛐儿的活动,比一比看谁讲得最好。最后,让学生以《捉蛐蛐儿》为题写作文,结果,人人有话可说,文章真实具体,形象生动,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好效果。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