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谈情境作文中对话效应
        ★★★★
【字体:
谈情境作文中对话效应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谈情境作文中对话效应

论语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关注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使作文教学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保守走向了创新,由教化走向了自主,作文内容更加关注人文,作文形式更加活跃,作文的要求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情境作文依据新课程理念,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场景、环境、条件下,围绕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对话的交流,达到心智的提升,领悟作文的方法,达到学会作文的目的。作文教学遵循了由不会到会的训练过程。

作文源于生活,重在积累,得益于练笔。作文过程是观察、活动、思维、想象、表达等有序的训练的过程,而整个过程需要对话的支持。学生学习作文,不完全是个体的经验与感悟,他们需要在交流互动中借鉴、模仿、领悟、创新。作文也是思维的碰撞过程,生命的运动过程,心智的沟通过程。根据情境作文教学的程序,我对作文教学中的对话做如下探讨:

创设情境——在对话中激趣
情境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学生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场景、氛围、活动之中,使外部的环境与学生内心的情感建立密切的联系,强调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唤起学生的思维、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语言的描述,情感的传送,起到主导的作用。教师可运用谈话、聊天、问题、提示等策略与学生展开对话,学生的对话参与为教师提供了可测的心态,再依学情而导思、导情、导行,从而,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兴趣,渲染气氛,为下面的活动体验奠定了基础。

活动体验——在对话中感悟
作文的灵感在活动中生成。活动是体验的载体。学生没有材料可写,主要是没有观察和积累,没有情感的积蓄,实践证明儿童对临近或现实的经历是最感兴趣的,思维也是最兴奋的,欲望也是最强烈的,因此,应该充分的利用儿童的这个特点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自然地伴随着对话。对话是随意的,是真实的,是自由的,是开放的,是多维的,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获得了个性体验。这个对话过程也是学生的发现与探究的过程。学生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认识,除了自己的灵感之外,多来自于他们之间的互动,通过你说我说,你问我答,你做我想,全方位的参与,才能深入地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汇报交流——在对话中放飞
有了活动的经验和情感的积蓄,就要让他们把所看所听所想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出来。对话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要以问题来启发对话的情境,使学生按着一定的思维逻辑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同时,对话又是动态的,生成性的,不拘束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提出讨论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话的关键是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的空间,教师以尊重为前提,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评,激励学生向不同的观点挑战。对话不能有教师的语言霸权,要平等的对待学生。要注意的是,对话不能只关注情感,还要特别注意对话语言的合理性,准确性,条理性。
这个过程是思维的碰撞、思辨、展开、互补、借鉴、模仿、创新等综合的过程,是智慧的提升,是合作的结晶,是真善美的发现。

归纳梳理——在对话中得法
前面是围绕话题展开的对话,尽管汇集了大量的信息,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思维得到了飞跃和创新,但这些都着手于作文内容的。作文不仅要解决写什么,还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过去的作文教学,是教师规定学生怎么写,有严格的要求与框架,而现在主张作文形式的自由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怎么写的问题应来自学生的自我选择。所以要通过对话的形式与学生共同讨论作文的写法,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把问题说明白了,这样可以使文章的结构清楚,内容条理,主题突出。

评议赏识——在对话中反思
叶圣陶说:“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初步完成作品以后,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修改,而修改的策略是评议。过去的叫讲评课,是老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学生是听众,现在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让学生在评议中自我提高。在评议中,教师要提供技术支持,要明确评议的重点,否则是大杂烩的评议,会失去评议的有效性。评议的技术重在赏识,所以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很重要,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互相赏识,要防止评议演变成批判,诚然,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但应该主要看主流 ,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商量的语气解决。其实,赏识的评议,足以引起学生的反思。过多的挑剔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失去兴趣。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