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
【字体: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在阅读教学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四川威州民族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郭珍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的阅读,只能是一种机械的 “死读书,读死书”。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费尽心思、用尽手段把学生的思考结果引导到一个既定的答案上去,不得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个答案有的仅属教师个人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受,有的还是教师对教参上答案的照搬。长此以往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遇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恶习。不是有人说过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我们怎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完成阅读考试题时去期待一个标准的答案呢?

《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还特别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首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时,他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何况,十一、二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反叛期,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他们不在那么崇拜老师、家长,遇事喜欢说“不”。他们的自尊心越来越强,渴望信任和尊重,做事喜欢标新立异 。抓住了这个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好机会。就会得到特别的收获。比如说我们在做一道阅读试题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道题:“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哪个字读重音能表现铁罐子的傲慢?请在下面加点。批阅试卷时发现答案不仅限于标准答案上的“敢”字“敢”“碰”“我”“陶”都有人加点。于是我问他们是怎么想的。有的说“陶罐只能讨好铁罐,是不能去碰铁罐的,所以‘碰’加点”;有人说:“铁罐觉得十分结实很了不起,陶罐和它比能算什么东西、所以‘我’应该重读”还有人认为重读“陶”字能体现铁罐对陶罐的蔑视也就突出了铁罐的傲慢。我表扬他们说得都有道理,让他们就自己的感受来读这句话,结果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读得也比往常好。当时我庆幸自己没有武断的在上述答案后打“×”,否则不是熄灭了学生个性化阅读所碰撞出来的火花吗?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和习惯 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并不是说拿到一个阅读的材料,教师就可以放任自流,学生想怎么想就怎么想,如果这样,不利于有效的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其实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切入点很多。教师要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求异思维的因素。如教学古诗《江雪》时,就可以提出“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在钓鱼吗?”这样一个问题,那么,一石会激起千层浪的,有的学生会说:“老人在欣赏雪景。”有的会说:“老人在锻炼意志”。还有的学生会说:“老人他很孤独,每行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不就是千万孤独吗 ?”也有学生说“这位老人很清高”多么精彩的感受啊,它正是个性化阅读理解所迸发出来的求异的火花。再如学完《圆明园的毁灭》,向学生提出“由圆明园的毁灭你想到了些什么?”再提示他们从课题、从辉煌、从毁灭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复习重点讲读课文《丰碑》一文的“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一句的句子含义时,先让他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了那些课文是写红军的,然后用句式“因为……………,所以胜利一定会属于这样的队伍。”练习说话,他们说到了马背上的小红军、狼牙山五壮士、老班长、军需处长,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支队伍中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战士,深化了对“这支队伍”的理解,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当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提出“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的哪些做法最能体现他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进而证明他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这个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全文内容,先自己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感知感悟,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学习和全班交流中进行汇报。在课堂上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允许他们交头接耳,小声争辩。结果学生汇报时,抓住了文章的要点,采用了多种方法。有的学生用朗读法朗读了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段落,有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画的“中部凿井法”、“由两端同时向中部凿进的方法”和‘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还有三个同学一人在黑板上画了“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一个人拿着两头分别涂上了红、蓝墨水的粉笔在图上向大家演示了火车怎样经过 ‘人’字形线路爬上了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的,另一人则当导游向大家介绍了‘人’字形线路的特点及其优越性。还有的学生则拿出了课外阅读所获得的资料,对詹天佑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进行了补充说明。在全班交流时,有的同学还提出了既然用“中部凿井法”能够把工期缩短一半,为什么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不采用这一方法,开凿八达岭隧道时究竟打了几口竖井,是不是竖井越多越好这样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而学生的看法也各不相同,有的同学认为,因为八达岭隧道是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要打两口竖井,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才能把工期缩短一半。他还联系到詹天佑对工作人员说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正是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又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才能打得准,打得通。所以詹天佑要说定点、测绘、计算都不能有丝毫马虎。学生们能认识到这一步,已不仅仅是在讨论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了,创新意识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扎下了根,他们的个性也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得到了张扬。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根植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大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和习惯 ,就能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张扬。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