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卡片摘抄,阅读储备
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做读书笔记。在小学生作文启蒙阶段,我们一方面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典范性作品及小学生优秀作文,一方面有意识让学生定期摘抄好词佳句或片段,完成阅读记录卡,补充学生词汇量,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力,提升应用语言文字的水平。(阅读记录卡因本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班、年级实际情况而易。)
摘录卡设计如下表:
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阅读与写作,吸收与表达,一个是进,一个是出,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浙江省教育学院的汪潮教授在研究读写结合问题时发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99。由此可见,阅读应成为作文积蓄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在每天课前三分钟,由全班学生轮流为大家朗读阅读卡片,定期收集阅读卡片,组织全班性、小组内的学习交流,供同学评赏。教师及时指点,给予鼓励,促进和巩固学生做读书笔记这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听记学写,例文导路
随着学生阅读卡片摘录的正常化,阅读信息输入量的日益增大,按照作文序列训练需要,我们采取“示范车” (引)、“点津园”(扶)、“ 自选厅” (半扶半放)、 “创作室”(放)的四步法,精选优秀作品、范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欣赏、体会作品中的精粹,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做到为学生作文“搭桥引路”。
“示范车”是以“听”为切入点,教师每周精选一至两篇的示范性的例文进行片断听写。通过组织一定量的听写练习,以听促读,以听促说,听写过程同时也是思维又加工和整理,通过听写积累习作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点津园”教师每周一到两次组织段篇的材料,按正常速度朗读一至两遍,边读边指导学生记下关键内容,内容包括段落的起讫,开头、结尾的方法,情节的发展线索,关键的词句等,学生根据要点回忆整理成文,重点引导学生对谋篇布局去探究。指导记录的详略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变化。
“ 自选厅”教师指导全班学生轮流自由选文章或片断,半扶半放,并定期在班上朗读,其他同学记下要点,写下听记文章。这一阶段,教师要启发学生把听的内容整理、润饰加工,鼓励写出自我,写出新意,逐渐形成“下笔成文”的能力。
“创作室”学生轮流自由选读,根据文章题目、题材、内容等,要求写下同题材作文或同题目作文,教师完全放手。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优秀作品可以不断增加自己的语言积累,在依样画葫芦中,感受作者的表情达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髓,在模仿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例如:在听读了《秋天的田野》后,引导学生仿写:夏天的稻田、茶园、森林等。学生在例文的启发下,依葫芦画瓢,就能较轻松地且较高质量地完成习作练习。“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三、自由撰写,深化训练
模仿是学习写作技巧的一条基本途径,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模仿了一定数量的文章后,就可以让学生成为“自由撰稿人”了。
1、自命题作文。“生活处处皆文章”。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大胆地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五彩缤纷的现实社会,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自我命题,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每周一篇,长短不限,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题目,交教师挑选,教师综合全班的意见,公布选题,供大家作为自命题作文参考。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让学生放手写,并给予成功激励,是拓宽获取成功体验的途径。比如,开辟习作园地,学生想写就写,想评就评,作品想贴就贴;组织学生向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投稿;参与各类作文竞赛;编订班级优秀作文选或鼓励学生编订自己的习作集;师生间交流沟通等等,树立“重在参与”意识,通过多种实践,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得成功体验。
2、想象作文。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如果没有想象,人类就不可能有创造发明。作文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特别强调“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变一变,编一编,想一想,让时光倒流或“预支”,让天地浓缩或扩展。贯穿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八千里,思路八方洞开,一定能写出立意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的妙文佳作来 。有位特级教师以“我有一个奇怪的想法”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有什么奇怪的想法,学生们畅谈了自己的幻想,“我要尝尝石头的味道”、“我要长出翅膀”、“地球上要是没有水”、“我是一条鱼”、“每个人如果活到200岁”……,教师可以因势利导:你为什么要尝尝石头的味道,你尝到石头的味道了没有?假如长出了翅膀,你想干什么?地球怎么会没有水?没有水以后将会怎样?……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听!一位学生在《我是一条鱼》中这样写道:“爹妈生我原本是一条鱼,现在我还是一条鱼,原来我们在水里……现在由于环境污染……我的朋友死的死,走的走……现在我多孤独……”多么奇特的想象,多么新颖的创意,多么有灵气的文章,这难道是语言积累和写作技巧简单相加的产物吗?不! 这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小学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一点儿新内容,发表一点儿新思想,吐露一点儿新见解,构思新颖一点儿,语言清新一点儿,文风活泼一点儿,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儿,把作文的神秘感看得淡一点儿,孩子们的习作一定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