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识字游戏
        ★★★★
【字体:
识字游戏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5
1.找朋友A    找实物与汉字之间的朋友。比如带着不同颜色头饰的学生,与拿着汉字“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字卡的学生之间找朋友。 
    优点:学生操作简单。缺点:准备比较费力。 
    2.找朋友B    双音节或者多音节词中的各词素找朋友,共同组合成词语, 
       优点:适用范围较广。缺点:不适宜单音节词。 
    3.摘苹果      树上苹果的背面写着汉字,读对了,苹果作为奖品发给他。“树”可以反复使用。 
    优点:学生兴趣高。缺点:参与活动的学生少,费时多而学习密度小。此游戏可以改进。 
    4.考考你A   每个人一张字卡,在教室里随便跑,遇到谁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么字,同时读读对方手里字卡上的字。优点:全体学生都能参加,识字效率高,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游戏。缺点:不适于大班运作。 
    5.考考你B   以小组为单位,迅速挑出组长所念汉字的字卡。组长可以轮换当。优点: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识字效率高。缺点:这是一个需要动手的游戏,不适于学习超过15个左右的生字时使用。 
    6.考考你C   对同桌说悄悄话,读出其所出示的生字。优点: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识字范围较广,可以针对几课书的生字做。缺点:老师不宜掌握识字情况。 
    7.连故事   每出一张字卡,就说出一句话,字卡不断地出,这些话要连成故事。可从复述课文开始练习。优点:这是一个需要合作完成、连带想像和表达的游戏,能提高综合素质。缺点:因为综合,学生之间的差异会产生矛盾,以至游戏无法进行。没有较强的教育直觉和教育机智不容易组织好这个游戏。 
    8.接龙     第一个同学写出一个字,第二个同学用这个字组词出来,第三个同学再用上一个词末尾的字组词,以此顺延。也可以不写只说。优点:识字范围较广,利于积累词语。缺点:难以避免同音替代的问题,造成错别字隐患。这个游戏需要改进。 
    9.猜字A   背着某一个同学指定一个字,然后让他面对所有的字猜。“是不是某字”直到猜对为止。优点:在猜一个字的同时,大家都复习的其他的字。缺点:做过几回后,猜字的同学找到规律,依次读下去,总能猜着,游戏因此失去了吸引力。这个游戏比较受欢迎,但需要改进,例如可以限定猜的次数。 
    10.猜字B  向对方连续提4-5个关于字音、字形、字义的问题,猜出心里想的那个字。优点: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这个游戏很锻炼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写字。缺点:慢,需要指定猜字范围。 
    11.开火车   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一个个亮出的字。优点:很适合课堂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缺点:只适合在基本完成识字任务后进行。 
    12.编谜语  学生根据生字特点编谜语,老师适当修改,再让学生背。如“四口上下站,犬字在中间。”就是“器”字。优点:这个游戏很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写字。缺点:更慢。少数学生自发做,老师可以加工,拿到全班推广。不宜要求大家参与。 
    13.大转盘   转盘周围生字字卡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转盘可以反复使用。优点:学生有兴趣。可以作为在紧张学习过程中所做的调节心情的游戏。缺点:有些费时。 
    14.我当小老师   经过准备后,学生按照老师平时的教学方法教生字。优点:这是一个“生生互动”的游戏,既适合巩固复习,也适合学习生字。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逐步学习独立识字的步骤和方法。有了错误,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纠正。 
    这些游戏都产生在教学第一线上,老师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解放思想,设计更多更好的识字游戏。组织识字游戏,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课堂调控能力。要避免识字游戏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务必在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上多下功夫。要“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这也应是组织识字游戏的原则。 
    目的明确  游戏的意义,主要不在单纯地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内容贫乏,体裁单一,数量较小的游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当前课堂上,常见到没有什么意义的、热热闹闹的游戏,甚至与识字完全无关。只能当作课间休息,白白浪费了老师课前的准备时间。 
    准备充分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是高密度教学的表现。应尽可能地设计可以耳听眼看,手足并用,说写结合的游戏。 
    挂图、卡片、奖品等等不但要数量充足,能防备突发情况,而且要安置有序,以节省课堂时间。所有电化教学设备事先测试好,准备不充分,上课时电器发出尖利刺耳的电频声,或者电路不通,音响太大,投影模糊,电脑死机,学生光看热闹了,还学什么? 
    安排周密  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游戏,安排和组织好每一环节中各类学生的活动。不要少数甚至个别同学兴趣盎然,大多数同学感到失落,以致失去兴趣。这需要教师有极强是调控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好的组织方式不意味着好的教学组织。现在很多教师尝试验用小饭桌的形式组织识字教学,但是不去过细地考虑差生与优等生的搭配、优等生什么时候起怎样的作用、差生与优等生如何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如何选定小饭桌的领袖、小饭桌与大课堂怎么交替互补等等问题。有时会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冷落了大多数学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安排周密还体现在把握好游戏的时机。识字进行到什么程度,选择哪个环节,哪个环节适合做哪种游戏,做几种游戏,先做哪种再做哪种?每种游戏做几次……这些都是要慎重考虑的。大部分游戏需要在识字到一定阶段才能进行,在生字还让不全时“开火车”就开不起来。一种游戏翻来覆去做,不相应提高要求,或者几种游戏轮翻轰炸,像走马灯似的掠过,对识字都起不到好作用。 
    衔接紧凑   马克思说:“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为时间的节省。”组织识字游戏,正是为了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时间,让短短的课堂时间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益。如果反过来,一组织游戏,就耽误很多时间,甚至连识字目的都顾不上了,那何必忙活呢? 
    即是游戏,就有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应当简单容易掌握。我们注意到,有的老师设计了很复杂的游戏,学生要弄明白游戏的玩法要颇费周折。结果只能少数同学参加,周围的观众不知在干什么。上面介绍的十几种游戏都比较简单,所需道具不多,又可以反复使用。 
    要尽可能地引进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游戏进行中的语言要力求格式化。有经验的教师能够与学生一起创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也包括眼神、手势)。当老师问:“哪组火车开起来”时,学生马上能领悟该谁做出反应,并齐声答:“某组火车开起来。”如果用散文式的话语组织游戏,就会拖泥带水,不能使群情亢奋,反而容易节外生枝,还耽误时间。如果你留意观察一下,就会同意,老师指定回答问题的学生站起来则相当费时间的。 
    儿童有个心理特点:喜欢做重复的事情。一个拔萝卜的小歌剧演多少遍都不厌其烦。如果新东西太多,超过了儿童能接受的限度,事情就变得糟糕了。所以有“重复是学习的母亲”之说。在识字游戏中,“新东西”主要是生字新词,游戏不能过于繁杂,使学生眼花缭乱,手足无措。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