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参与,让评课引领教师前行
甘肃省兰州市张苏滩小学 王 丰
评课是一项有研究价值的课改研究课题,它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注重教师、学生、专家、家长多主体参与评课,更会从多角度为教师的发展提供策略与途径,引领教师在反思中前行。
一、教师自评──鉴赏反思的平台
自评,就是授课教师在授课结束后,面对同行和专家评述自己的教学。这是执教者与专家、同行的对话,也是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一般,自评的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以及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自评时要注重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语言要精炼准确,切忌贪多求全或只评优点、不说缺点,让人感到不谦虚。另外,授课结束后要给执教者一段时间,让其对授课情况进行回顾反思。听后即评的课,一般也要留足2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执教者进行短暂的准备。只有这样,执教者才能客观审视。冷静分析,提升自评水平。
例如《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前18分钟让学生读背课文、识记生字,后22分钟让学生思考爸爸可能讲的故事,并进行讲故事训练。
一天后的集体评课时,这位教师做了深刻的自评:课后我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令人吃惊,听写生率全对的学生只有47%,能流利读背的学生也达不到60%,带着不解我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深深体会到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太多,目标不集中,重点没有放在识字读文上,而且教学中没有确保“双基”底线,缺乏对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关注。课堂反馈时只面向部分优等生,并被他们的精彩发言所“迷惑”,使得识字读文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如果让我再上这一课,我会这样处理:1.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划出难字,自己想办法解决;2.让学生按“读文──读句──读词──读字”的过程,逐步缩小语境识字,并引导学生相机进行评价,给予出错的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文。识字,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3.引导学生读背自己喜欢的内容,感受儿童诗的韵律,感悟课文的意境;4.引导学生质疑、解疑;5.把“讲故事”作为课后拓展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编创故事,并利用活动课及课余时间进行表演。
这位教师的教后自评具有批判性、研究性。她通过反思提高了自身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更新了观念,建立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二、小组互评──开启智慧的大门
小组互评是教师间的一种相互交流、学习的有效活动。授课结束后,将听课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推选组长组织教师进行互评,最后集中反馈,这样有利于促进听课教师全员参与评课。这种多向信息交流,为授课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的过程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发展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开启着教学智慧的大门。小组教师评议时要注意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析。既要看常规,又要看改革与创新;既要看预设,又要看生成;既要看教师的主体引导,又要看学生的自主探究……另外,评议时要善于发现教者的闪光点,并及时总结交流,对一些一时统一不了、争论不休的问题可待专家定论,对于教者的不足之处,应坦诚指出,并给予帮助指导。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某校《比画风》一课教学后小组教师的互评情况。
师1:本节课,授课教师将新旧知识进行了整合,通过让学生背诵和风相关的诗歌,来实现语言积累和导入新课的双重目标。但初步了解课文时采取齐读的方式却不利于学生在读中静心思考、发现问题,若采取自由读,效果会好一些。
师2:《比画风》一文没有插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插图,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并借助插图通过说、贴、演的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说、贴、演时,教师只关注了个别好学生,在面向全体方面做得还不够。
师3: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示对课文的理解,这很好。但通过找问句、找数量词所在的句子进行朗读,使得朗读内容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另外,让学生朗读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学生无法静下心来走进文本,无法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展示表达。而且,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朗读技巧指导,这种读是浅层次的,效果不好。
师4:课的结尾,安排学生说自己看到的风,这一环节,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学生谈得很投入,这是对文本的拓展,也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得到了训练。若将说的内容安排学生在课后写下来,就能将说写训练有机结合,为以后的写话教学奠定基础。
教师们立足课堂,在小组内客观真诚地评课,既肯定了执教者的教学特色,又诚恳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听了大家的发言,执教者饱含深情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感谢大家,你们的发言,不仅让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帮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是啊,正是在这种小组互评中,提升了教师的认识,开启了教师智慧的大门。
三、专家点评──指点迷津的钥匙
专家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自评、小组互评中争论不休、难以定夺的问题,专家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给予解答,并能提出指导性意见。所以学校邀请当地有名的特级教师、教研员、骨干教师参与评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指点教师教学迷津的钥匙,会使教师受益很大,能促使教师深刻反思、快速成长。
有位教师教学《海滨小城》一文时,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主要描写的景点后,在黑板上用纸条贴出了以下景点的名称:海滩、公园、街道、庭院。教师互评时,有的认为为了节省时间,用贴纸条的办法可行;有的认为应该由教师板书。大家意见难以统一。面对这一问题,专家的点评让大家迷茫的心扉豁然开朗:“这是一堂公开教学课,教师不用粉笔直接写,而是把课前早就写好的纸条往黑板上贴,是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但这种贴的方式不宜多用。大家都知道,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一,能让学生看清教师书写的笔画笔顺,是一个写字教学的过程;其二,教师演示一手好字,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感,有利于沟通师生的情感,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用贴纸条代替板书,不但没有这些作用,反而有做作演戏之嫌。所以,还是用板书好。”的确,有时候,专家的一席话会解决我们内心多年的疑惑。
四、学生参评──洋溢童真的心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理念不仅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更应体现在教学评价中。让学生参与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和人格,更能使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切身感受,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便于教师反思教学行为、变换教学策略、发展教学智慧。学生参评可以在授课结束后直接让学生谈课堂中教师留给他们的印象,谈他们参与学习的感受与收获,也可以设计表格让学生参与评课。如某校设计了如下评价表(见文后),通过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和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展示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
学生在反馈评价时虽然只打几个“√”,写几句简单的话语,但这些评价结果的产生体现着学生对课堂教学情况的认真审视和真实反映。这种评价是洋溢着孩子童真的心语,展示着孩子真诚的建议,是教师发现不足从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五、家长助评──促进成功的助剂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仅要经得起校内师生的检验评价,更应经得起社会和家庭的检验与评价。作为家长,他们关注、支持学校的教育,他们是富有生命的个体,他们的知识、经验、兴趣、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充分利用家长的智力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评课,可以拓宽评价的空间,弥补学校师生评课的不足,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某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家长们听了《小小的船》一课教学后的精彩陈词:
家长1:《小小的船》是一首儿歌,教师读得很美,学生读得也很美。通过学习课文,孩子们理解了“弯弯的月儿像小船”这一比喻句的特点。如果在理解这一比喻句特点的同时,能让学生再说说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像香蕉、镰刀……)学生思维的空间就会更开阔了,孩子们就会明白小船、香蕉、镰刀和弯弯的月儿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家长2:老师把宇写在做好的星星里,让学生摘星星认字,激发了学生认字的兴趣,学生学得很积极。但理解“闪闪”一词的含义时,如果老师能事先准备一串小闪灯,挂在墙上,插上电源,通过直观可视的闪灯一灭一亮的闪烁来引导学生理解“闪闪”一词的含义就更形象生动了。
家长3:《小小的船》又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学完课文后可以教学生唱这首歌,在唱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会背课文了。
家长4:记忆生字时,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记,学生也说了一些很好的记忆方法,但有几个学生说“用小加大等于尖”来记忆“尖”,这种说法不太科学,教师应该及时纠正。
以上采撷的虽说只是几处简短的片断,但它充分展示了家长评课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家长资源”,它挖之不尽、取之不竭,如同一股流进校园的清泉,正涌进课堂,帮助教师们反思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