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高中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 >> 资源正文
( 三年级上 ) 教案 高考总复习 三、标点教案
        ★★★
【字体:
( 三年级上 ) 教案 高考总复习 三、标点教案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高中语文教案(三年级上)教案 高考总复习 三、标点教案

 

一、教学目标

复习标点符号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难点、重点分析

()标点符号和语气、口气有怎样的关系?

分析:

(1)点号和语气的关系。

每个句子,不论单句还是复句,都有统贯全句的语气,在书面语里用句号表陈述语气,是平调;用问号表疑问语气,是升调;用感叹号表感叹语气,是降调;用感叹号或句号表语气强弱不一的祈使语气,是降调或平调。使用点号以表语气时,常见的毛病是句号用得太少,感叹号用得太滥,问号有时是当用而不用,有时不当用反而用上了。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毛病,分清句子的语气就显得特别重要。

(2)标号同口气的关系。

破折号  一是表示后边是补充说明的话,补充说明的话如果在一个句子当中,一般在话的前后两处用破折号;二是表示后边是忽然转到旁边的话。

省略号  一是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二是表示重复的或者类似的语句的省略;三是表示话未说完或语意未尽;四是表说话的断续。

引号  一是表示放在引号里边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或是想说的,或是引用来的;二是表示引号内的话含有特殊意味:或意义突出的,或字里别有含义的,或作者不同意的,或作者怀疑这种说法的,或表示讽刺、反语等。

()标点符号和句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分析:标点符号与句子结构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1)某些结构要求必须用某些点号;

(2)某些结构要求不能用某些点号;

(3)某些结构可以用某些点号,但有一定条件。

例如:

①句子各部分之间用点号情况:

主语和谓语之间能用逗号。如果谓语在前,这个逗号便非用不可。

动词和宾语之间一般不能用逗号,宾语是较长的主谓短语时,有时可以用逗号隔开;如果要突出宾语,逗号便改用冒号。

②联合短语中用点号的情况:

联合短语中各成分之间如果没有显著的停顿,当中不用点号;如果当中有明显的停顿,可以用顿号或逗号;并列的各项如果有层次,有些顿号就要升为逗号。

③分句之间用点号的情况:

分句之间多用逗号,有时兼用分号。分号运用应注意:

二重以上的复句,第一重如果是并列关系,这种并列关系又没有关联词语表示,必须用分号。

只有一个层次的并列复句,如果分句内部已有逗号,又没有关联词语表示并列关系,要用分号。

偏正关系复句,偏句的独立性较强,并且偏句或正句内部又用上了逗号,这时偏句后边可以用分号。

()当冒号与引号连用时,须注意什么?

分析:要注意三点:一是“××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的前边,用冒号,放在引用的话的后边或者中间,不用冒号;二是引号前边用冒号(或逗号)的,下引号放在逗号、句号等的后边,不用冒号(或逗号)的,下引号放在前边;三是冒号后边有作者的话,紧接着是引文,这时下引号宜放在句号之前。例如:

“绕二三里地有小路。”石得富提议。(属于“××说”之类的话放在引用的话的后边一类)

“好吧,”老李说,“就照你的意见办。”(属于“××说”之类的话放在引用的话的中间一类)

老杨最爽快,也最勇敢,布置任务给他的时候,他多了不说,只回答一个“行”。(属于下引号放在句号或逗号之前一类)

毛泽东同志说:主动权“是要有意识地争取的东西,不是现成的东西”。(属于冒、引连用的第三种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及注意事项。

1.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使用句号时,应注意:

(1)凡能独立成句、意思完整的句子,应用句号点断。

(2)书名或篇名与标题和章节题目的末了不用句号。

2.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疑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反问句)。使用问号时,应注意:

(1)有些句子中虽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整句不是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如:我不知道他最近在学什么。

(2)在选择问句中,问号只能放在句末;连续发问时,每句话末尾用问号。

(3)主谓倒装的疑问句,问号放在句末。如“怎么了,你?”

3.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使用叹号时,应注意:

(1)叹号用来表示强烈的感情,如惊喜、赞叹、愤怒、请求、命令、祈使、悲伤、惧怕等,只要是抒发强烈感情的语言,句末均用叹号。

(2)反问句如感叹语气强烈,可用叹号。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4.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使用顿号时,应注意下列情况不用顿号:

(1)表示概数的地方;

(2)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及”等连词时;

(3)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并列词语间,如“工农兵”;

(4)并列短语作谓语、补语时,其间的停顿用逗号不用顿号。

5.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使用逗号时,应注意:

(1)主语部分较长,或为了突出强调主语,用逗号;

(2)较长的主谓短语作宾语时,宾语前用逗号;

(3)句首状语、插入语之后,复指成分之间,用逗号;

(4)倒装句子成分之间用逗号,如主谓倒装,状语、定语后置句;

(5)较长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6.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使用分号时,应注意区别分号和逗号的不同之处。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其他分句只要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就得用分号。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层次清楚。

7.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使用冒号时,应注意:

(1)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冒号,其提示作用发挥到句子的末尾;用在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冒号,以总结上文。

(2)不是一见到“说”、“道”之类的词语后面就用冒号,间接引语时应用逗号。当说话人在引语的最前面时,“说”后面加冒号;当说话者夹在引语的中间时,“说”后面加逗号;当说话者出现在引语的最后时,“说”后面加句号。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你看,”母亲无可奈何地说,“就剩这点钱了。你全拿去吧。”

“你们几个先回家吧。”班主任说。

在句中点号中,若按停顿时间的长短依次排列,应是顿号最短,逗号次短,分号较长,冒号更长。

8.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还可用来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使用引号时,应注意:

(1)如改动原话或原文变为转述,不能再加引号。

(2)引号中的原话或原文里还有引用部分,应加单引号( )

(3)引语结尾的标点应根据不同情况,点在引号内,或引号外,或删掉。完整地引用原话,引文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内;引用部分只作为全句的一部分,引文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外;引用部分处于原话的中间,引语末尾则不用标点。如: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有的代表提出了“缓建或停建楼、堂、馆、所”的建议。

9.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括号既可以用来注释词或短语,也可用来注释分句。如: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使用括号时,应注意:

(1)括号里的话如是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这种括号称为句内括号。句内括号紧贴在被注释或说明的文字之后,括号内的语句末尾不可用点号(除问号、叹号外)。如:是不是表示作者(编者?校者?)还拿不定主意呢?

(2)括号里的话如是注释整个句子的,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句外括号用在被解释的句子或段落末的标点之后,括号内标点符号照旧,后括号外一般不用标点。

10.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除解释说明外,破折号还可标明话题的突然转变,表示声音的延长、事项的列举分承。破折号和括号用法不同: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

11.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常见的省略有两种:一种是引文的省略,一种是列举的省略。省略号还可用来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使用省略号应注意:

(1)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则仍照点;如果是顿号、分号、逗号应省去不点,因为省略号本身就表示应有停顿,但意思未完。

(2)省略号后的标点,除后引号外,一般因文字已经省略,标点也应省略不点。

(3)表示列举未尽,可用省略号,或用“等等”,但省略号和“等等”不能同时并用,只用其中一种即可。

12.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戏剧名、电影名、电视剧名、歌曲名、图画名、碑帖名、章程名、法令名等。书名号的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边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如:《<中国工人>发刊词》

13.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和专名号。着重号标明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成一个整体,间隔号表示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以及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弄清标点符号的位置。

横行文稿的标点符号位置:

1.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问号、叹号,这七种符号在行文中都占一个字的位置。

2.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冒号和分号不应出现在一行之首。

3.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应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应出现在一行之首。

4.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在一格的上下中间;破折号、省略号长度为两个字,中间均不能断开,连接号为一短横,长度为一个字。

5.着重号、书名号(浪线式)、专名号放在字的下边。

6.当引号、括号、书名号横行文时,可与冒号、句号、逗号、叹号、分号、问号同占一字位置。

7.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可放在每行行首,也可放在行尾,但不能把一个分成两段放在首尾。

()典型试题解析。

例①: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1995年全国题)

解析:

这道高考题,考查的是常用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解答这道题,必须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A句中的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间的停顿,但“三、四里”是概数,两概数间不用顿号;

B句中的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但该句前面两个分句与最后的分句根据句意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总分关系,不应用分号,应用冒号;

C句中的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但该句中后一个书名号内的内容既非书名,也不是篇名,不应用书名号,而用引号;

答案是D。当说话者插在引语中间时,“说、道”之后用逗号,其他标点符号照旧。D句中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解答该类题目,必须对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有明确的认识,有清晰的概念,并要牢记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

例②:依次填入下文标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王老师说:“古人说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②全班四③五十人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④搞清大多数人到底赞成什么。”

 

A

,‘

’。

B

:‘

。’

 

C

,‘

。’

D

:‘

’。

 

 

(1992年“三南”题)

解析:

此题考查比较鉴别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能力。从①和②来看,是完整地引用古人的话,而且独立成句,所以“古人说”后应用冒号,①和②处分别再用上引号和下引号,所引话的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句内。据此,即可断定正确答案为B。另外,从③处看,相邻的两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应用顿号隔开,A项和C项显然错误。从④处看,一句话未完不能用句号,C项和D项也错。

()能力训练。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B.都快开映了,你去呢?还是不去呢?

C.“行啊,请,请里边坐,”老板娘说着,一边向柜台里面喊:“阳春面一碗!”

D.李明考上了清华大学,在建筑系学习;王芳上了财贸学校,读会计专业;我当了餐厅服务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

A.作为中国电影的“鼻祖”,夏衍一生拍过《春蚕》《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舞台姐妹》等电影名片。

B.比如你去调查一个地方的方言,不要跟他说“你们管西瓜叫什么?”

C.“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谏厉王弭谤》),“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

D.春天风大是好事,正像老百姓讲的:“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暑假里,我就让招来的七、八十个孩子天天分批进行练习。

B.它们的名称是亚细亚、欧罗巴、阿非利加……等等。

C.除了你,谁能去呢?他吗?他能去吗?我看他不行吧?

D.他问我叫什么名字?是不是江南人?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

A.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B.“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C.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

D.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村的?”

“不是他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这种倾向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主要就表现在商品标记和文字上eq \x(甲)明明是中国厂商自已制造的内销商品,购买者也都是中国人,但他们却喜欢仿造国外厂家的商标,冒充洋货eq \x(乙)或者在商标上eq \x(丙)包装上eq \x(丁)说明书的图片戊文字中印上些外文,甚至连一个中国字也没有。

文中eq \x(甲)eq \x(乙)eq \x(丙)eq \x(丁)、戊处应依次填入的是:                  [    ]

A.冒号

句号

逗号

逗号

顿号

B.句号

逗号

顿号

顿号

“和”字

C.逗号

分号

顿号

顿号

顿号

D.感叹号

句号

逗号

逗号

“或”字

(1990年全国题)

6.选出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B.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C.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D.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1990年上海题)

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①~⑤五个标号处的正确的标点符号是:    [    ]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①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②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③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④(姜夔《白石诗说》)

 

 

A

”。

。”

”,

B

。”

”。

C

”。

。”

”,

”。

 

D

。”

”。

。”

 

 

8.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1993年六省市题)

参考答案:

1D

2D

3C

4B

5B

6A

7B

8B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