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
【字体:
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张恒志 

语文教学之所以重要,一是工具性,通过语言文字去认识、去分析、去理解;二是思想性;三是因为语文学科占用课时最多,小学、初中共2200节(阅览课没有计入)占总课时量的28.7%,小学语文占总课时量的34%。 

但语文教学却不能令人满意,把问题概括起来,是“多慢差费”(也有沿用“少慢差费”一说)。内容繁杂,师生负担重谓“多”;效率低谓“慢”;高中毕业,学了12年语文,不会写文章比比皆是,质量低谓“差”;校长费神、教师费心、。学生费力谓“费”。 

听了一些课,和校长、教师搞了座谈,也向一些专家、权威请教,颇受教益。现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想法辑录如下,以期与更多的专家、学者达成共识。 

上篇:问  题 

    一、效率低下 

之一:“先找个同学把全文读一道,大家要注意听。”长课文得个十分八分的,无目的读书,枉费了时光,违背了“读有所思,边思边读”的要求。 

之二:一篇白话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二百多字,又读、又分析,搞了少半节课,估计作者当年写这段文字也不过几分钟。 

之三:学生毕业了,或小学,或初中,或高中,手里没有一篇自己满意的文章。 

之四:有一个中学校长说,这个语文老师将来不能用了,自习课他总在班里,谁也挤不上,学生天天做他的作业,语文成绩不高,别的学科也耽误了。旁白:现在就不能用了。 

二、无学科特点 

之一:把语文讲成政治了。“天气炎热,人们还热火朝天的劳动,表现了什么?”“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表现了什么?”听了别扭,细想来,研究“表现什么”是政治课,研究“如何表现”才是语文课,“投身于四化建设”是通过“烈日炎炎,人们争先恐后”的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黄继光的英雄气概是通过他一言(“……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一行(“张开双臂,……猛扑上去……”)跃于纸上的。 

之二:把语文讲成历史了。一课《草船借箭》竟从“三顾茅庐”讲起,差一点干到了“三国归晋”。 

之三:作文教学太注重“思想性”了,连评语也劝诫学生“要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说了很多,唯独不见对“写法”的指导。 

三、繁琐、“八股” 

之一:借一本学生(初三)的书,几乎课本的空白处写满了字,“密匝匝蜂酿蜜”,翻到《孔乙己》,竟看不到原文,问老师,说,这文章年年考,一句不能忽视。鲁老先生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当年信手写来的一篇文章会给后人带来这么多的麻烦。如果说鲁老先生的《狂人日记》里说字缝里透出两个字“吃人”那么这学生几乎没缝的课本里也透出两个字--“残酷”。 

之二:分段、段意、中心思想,搞了半节课也没搞清楚,这个说三段,那个说五段,三段说三段的依据,五段讲五段的理由,老师还一再发动争论呢。一问作者,说当年我写这篇文章时,没有你们搞的这么细。 

之三:把文章分成若干段落,然后一段一段的读,一段一段的讲,谁也不管谁,象卖豆腐,卖完就完成任务。忘记了文章是个整体,忘记了“欣赏项链”,说“姑娘的眼睛真漂亮”,你要把两只眼睛单独拿出来——我是不敢看。 

之四:这老师太委屈了:“这课我准备的多充分,查了多少资料,学生就是不买帐。” 

四、单调、僵化 

之一:新书发下来,学生往往先看语文书,能看得眉飞色舞,还给同桌讲讲,等老师把文题往黑板上一写,这个兴趣却已荡然无存。 

之二:有一年小学毕业试卷由中学批,小学的语文教研员和中学批语文卷的教师打起来了。原因是“非标准答案不得分”,大概是“秋天来了、树叶落了”,错,标准答案是“树叶黄了”。 

之三:八十年代初为克服满堂灌搞了启发式,于是老师工于设计思考题,思考题设计结束,课就备好了。于是出现了满堂问,满堂乱问,甚至出现了老师说上半句学生接下半句的现象,“惨不忍睹”。课堂上很热闹,细一想,比满堂灌还坑人。有人提议把思考题写黑板上,以防“乱问”,实际呢,黑板的当然要问,黑板以外的也要问,一点没耽误,学生苦不堪言。 

之四:我接触这样一个学生,一年级时字写得很漂亮,老师也帮助炫耀,后来越写越难看,我曾经提醒他慢点写,他说,上次字词从第一页写到30页,现在都从第一页写到52页了,我问,书一共多少页,他说,我不敢往后看了。听说一好不错的学校的五年级学生一晚上写五篇作文,说有人要检查。 

之五:也是这个学生,上小学时作文写得不错,我有时从头到尾全看完,挺天真,挺情趣;上了中学我就不愿看了,没什么意思,到后来一点看的念头都没有了。 

五、忽略“主体” 

之一:老师备课时选一些词语搞个板书设计,课堂上就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把这些词语按老师事先编排的顺序说出来,然后写在黑板上。不说对不写,什么时候说对什么时候写,写完了,课就该结束了。 

之二:老师让学生用一个词说出烈日下劳作者的感受,学生先后说出了“艰难”“艰苦”“艰辛”“困苦”等,均未过关,直到一“高才”生找出一个“痛苦”,老师才欣喜若狂“痛苦”的滋味学生是不是已经休会到了。 

之三:听学生分析完课文,真棒,老师说,我再给归纳一下,归纳一大气,根本没学生说得好。 

之四:“谁给我读一遍”,“谁把这个词给老师讲一遍”,我留意一下(画正字)一节课下来,十五次。主体意识哪里去了。 

六、缺乏训练 

之一:小学讲《刘胡兰》,中学讲《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说你把刘胡兰的故事讲一遍,讲不了。 

之二:当年老师是怎样上语文课的,已全然忘记,只感觉我们的语文知识是多看多写练出来的。 

之三:一高三语文教师调走了,这班语文没人上,经常学生自已看,偶尔找个教师代一代,布置完作业就走了。大家都说高考这班完了。最后数这班考的好,语文好,别的科也好。旁白:教不如不教。 

之四:问一老师,语文教学有什么问题,说,别的问题没有,课讲完一问老生都懂,一考试.不会。 

七、忽略能力培养 

之一:中考语文结束后,学生和教师都议论,要知道考这些就不用复习了。 

之二:看一看学生的语文笔记,通篇尽抄些解词,数一下,一篇很短的课文《挑山工》竟有十八个解词。是不是中国所有的词语都要用别的词语解释一遍。曾经有个家长说,孩子问“灰溜溜”怎么解释,我半天没答上来,在孩子面前真感觉有点“灰溜溜”的。 

旁白:他造句行。 

下篇:改进 

一、回归“主体” 

之一:“教室”应该变成“学堂”。中国古来就称学生就读之处为“学堂”,后来班级集体授课称“教室”,应突出“主体”(学生)的一个“学”字。 

之二:把尽可能多的思考、判断、归纳、赏析等机会还给学生,备课就要下功夫研究学生的活动。 

之三: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强化训练 

之一:要把语文课上成听说读写的训练课。 

之二:语文课堂必须加大写的比例。 

之三:语文书、工具书、练习本、笔,应确定为语文课上的“文房四宝”。 

之四:语文课上学生或是朗读、或是背诵、或是复述、或是赏析、或是练写,全员的“操练”起来。 

之五:要搞大面积的训练,凡是小范围的或个别的训练一定要压缩时间。 

之六:学生的齐读一定要过关,要克服唱读,这是大面积训练。 

之七:要重视复述的练习,也可搞一些“简要复述”或创造性复述等。 

之八:要把语文基础知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可搞“课前一练”等形式。“课前一练”可搞一些名段、名句的背诵,写作知识及文学知识的训练,语言文字游戏等。 

三、提高效率 

之一:果断地砍掉或改善那些烦琐的教学程序:泛泛地分段、归纳段意如中心;频繁地大量地解释词语,甚至要求学生背下来(要让学生掌握解释词语的方法,如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解词素等);大量地忽略语言文字的对“思想性”的纠缠不休;无目的的读书;等等。 

之二:利用好解题,完成分段,段意和中心的归纳。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标题虽不是主题,但与主题关系密切。以人物命题的文章(《凡卡》、《藤野先生》等),先从人物的特点入手(外貌、性格、语言以及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等),抓住人物本质,即文章主题,进而研究表现这一主题的方法;以物件命题的文章(《七根火柴》、《金色的鱼钩》等),先分析物件的自身特点,然后挖掘其实际的意义,再理清以物件为线索的思路;以事件命题的文章(《草船借箭》、《愚公移山》等),要理清事件发展的顺序,弄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一般文章三、五分钟之内,即完成分段、归纳段意、中心,理清思路,整体感知,把握内在联系等任务。 

之三:作文要修改,要写第二遍。不能写一遍,评上几句就放置不管,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要写出三、四篇象样的文章。 

四、抓住重点 

之一:语文教学要搞“一课一得”,不能搞面面俱到,有失才有得。 

之二:阅读教学就是要抓住重点部分进行训练,《林海》就围绕“岭、林、花”的描写进行读、背、赏析、写的训练,其余部分搞清楚与重点部分的关系就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重点部分就是“幻想”部分,搞清楚“寒冷”出现了“火炉”,“饥饿”出现了“烤鹅”,“孤独”出现了“奶奶”,前后一联系,典型的悲剧结构“冷酷的现实——美妙的幻想——悲惨的结局”,学生则一清二楚。读明白了就写嘛,“和奶奶一起飞呀,飞呀”,飞到哪里去了?学生能搞出个“世外桃园”来,还可假设“小女孩第二天又出现在街头”,你见到了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些写的训练都无疑增强了学生对主题的认识。 

之三:作文教学要把重点内容写具体,这是成败的关键,别的地方没处理好是写作技巧问题,重点部分不具体,文章不存在了。 

五、把握特色 

之一:把握学科特色,语文,要研究语言方字,要研究语言文章,要研究语言文学。 

之二:话要先说的对,然后去研究如何说得好;文要先写的清楚,然后去追求写得生动、形象。

之三: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课堂学习只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之四: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讲完《草船借箭》,没有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你的任务只完成了一半。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