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培养英才 从读书开始
        ★★★
【字体:
培养英才 从读书开始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培养英才    从读书开始
广西梧州市平民路小学    吴云
伴着和煦的春风,带着美好的祝福,我们迎来了新千年的第一轮朝阳。回首以往,我作为一名学校的中队辅导员,带领学校的73班中队参加了数次不同主题的读书活动。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欢欣,也有鼓舞,一切的乐趣,尽在不言中。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英才,从读书开始。这个“读”并非我们平常所说的朗读的读,而是阅读的读“读”。如何把学生培养成英才,培养成新世纪的接班人呢?这就要我们在读书活动中好好把握时机,掌握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成才,读中长智,读中自立,自主、自觉、自强、自能。
一、 引导自觉开卷。
宋太宗赵光义“日览二卷”,坚持不懈。有人问他何以如此,他说:“开卷有益”。也就说,只要打开书本来看,就有好处。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为之所动,而去自觉地开卷?我苦思冥想,深入实践,终于找到答案。
1、树立榜样。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我就有意识地在班会上多讲书中名人故事,让队员们自己总结出他们各自成功的共同点。很快,队员们就发现了毛泽东爱看名著,鲁迅在别人喝咖啡的时候争分夺秒地读书,爱因斯坦从12岁开始就自觉地大量地阅读读外书。队员们熟悉这些名人,爱戴他们,羡慕他们的卓越成就。经过启发,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的成功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由平时点滴读书,积累而成的。于是,“开卷”的欲望呼之欲出。可是,以名人作榜样,能人所不能,一时的冲动会有,可要学生持之以恒,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怎么办呢?
我及时作了番调整。家访,谈话,开队干会,着重了解班上爱看书之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了解到一些好现象:李嘉雯“书痴”一个,什么书都爱看,并能从前言一直看到后记;蔡龙是个“哥伦布”式的读书迷,凡是有新的、奇的、稀罕的内容都爱看个够;邓珊珊不愧是“书迷”,要是让她发现喜欢的书,准会立即坐下来看,什么吃饭、游戏全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我鼓励蔡龙写写读后感,让邓珊珊上讲台讲讲自己读书收获,让大伙读读李嘉雯写出的优秀作文。他们几个有形可触,在音可闻的成功,大大推动了中队的读书热潮。
2、激发兴趣。除了树立榜样,我还要求中队多举行一些竞赛,猜谜语,比智力,比一比谁最能干的中队主题会,让队员们在队会中竞争起来,从而激发自觉开卷的兴趣。例如:我们举行了一次题为“博士帽给谁戴”的中队主题会。中队长邓珊珊、黄家龙首先宣布游戏规则:分四轮,分别为:抢答、抽答、指名答,互问互答。接着开始竞赛。两个中队长专选智力题让四个小组抢答,什么“我们读书《热爱祖国  立志成长》,要多长时间?”“谁挽救了中国?”“礼貌用语你能讲几句话?”既考智力又令人捧腹大笑,整个队会十分活跃。轮到抽答,指名答,互问互答时,队员们强烈要求看书的愿望得到诱发。听,“早知我事前看看这本书,害得我们组又丢了10分。”“不叫他,他平常老不看书。”“谁说我没看,我昨天才看了那本《走向新世纪》!”队员们一时激动,一时高兴,一时鼓掌,一时又吵得面红耳赤。相信这次中队会后,一定又多了不少“书迷”、“书狂”了。
二、 指导正确开卷。
书不可不读,亦不可不择。读书如交友,但菲尔丁说:“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作为一名辅导员,在鼓励学生“破万卷”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正确“开卷”的方法,使队员们严格要求自己,千万莫去开“看不得”的卷,那如何指导呢?
1、 宣传力度。墙报是中队宣传的主阵地。它的每一期内容都影响着队员们的视听。因而在读书活动中,我要求文娱委员出推介好书的墙报,让队员了解到书好看,应该如何选书看。例如,一次墙报里,介绍了《光辉五十年》,队员们纷纷议论起来,不时拿书中内容与电视《上下五千年》作比较,有的还嫌不够详尽,回家又津津有味地看起《光辉五十年》来。家长会上,家长们纷纷向我提意见,“老师,近来我这个孩子作业少了,天天就是捧着书来看,这样下去,成绩跟得上吗?“是呀,老师你还是布置多些作业吧。”其实,队员不正是在进步吗?捧着本书看,不是比做几遍作业好多了吗?“理想的书籍才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一点也没说错。自参加读书活动以来,我们中队的队员们学习进步很快,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景象,几乎成了我今中队在学校的标志。从老师们的谈话中便可知晓:“我刚才上自然课,一个接一个地提问,可真让我招架不住了。”“不用问,你刚才一定是上73班的自然课吧。”平常的一个对话,不正告诉我们读好书的妙处,开好卷的益处吗?
2、 转化少数人的思想。加大了宣传的力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个别学生怎么办?我采取了家访、谈心,卢超同学求知欲特强,什么都想看看,瞧一瞧。终于,我发现他爱看一本日本连环画,其中的裸体女像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于是我找他谈心。我问他:“你爱看书,很好。现在,你在看什么书呢?讲什么的?能给我说说吗?卢超被我这么一问,马上滔滔不绝告诉我书名,哪些内容怎么精彩,却把裸体女像这回事给漏掉了。我再问:“这么好看的书,能不能给我看看,让我也分享分享,好吗?”卢超马上拒绝。他知道那本书是不能给我看的。于是我又引导:“为什么不能给我看,是不是你觉得有见不得人的东西在里面?卢超深深地埋下了头,很轻很轻地说:“是。”我顺藤摸瓜。跟他讲清楚这本书的害处。末了见还介绍了《热爱祖国  立志成才》、《爱祖国  讲文明》、《光辉五十年》等几本书给他看,让他明白什么书才是好书,书的好坏如何判断。卢超听着听着。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对内容不健康的书的认识也有提高。我引导他以后要多看好书,远离无益的甚至有害的书。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慢慢地转化了少数队员的不良思想。
三、 鼓励追根究底。
读书要求甚解,不能囫囵吞枣。遇到问题还要追根究底,对于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一定要弄明白,不能置之不理。怎么样才能鼓励学生那追根究底的精神呢?首先,我致力于搞好每一次关于读书活动的中队主题会。让有追根究底精神的队员一一亮相,以示鼓励、赞扬。其次,班会上多讲名人追根究底的故事。我推荐最多的是《热爱祖国  立志成才》中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爱因斯坦可以为一个自己不理解的理论深入思考达10年之久,这是追根究底的好榜样。我鼓励队员们向他学习,学习他那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最后,我让同学写写读后感。蔡龙和黄家龙等写的环保读后感情真意切,有小学生独到的看法。他们俩人的读后感分别获得了市级三等奖。成功的喜悦,无声地鼓励着他们俩继续追根究底,读出自己的风格来。
四、 培养丰富想象。
读书要有丰富的想象,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创造世界的源泉。组织队员开展读书活动,不仅要有读书的内容,也有表演的内容。表面看起来,读与演是毫无联系的事情,其实演是培养丰富想象的有效方法。有了丰富想象力,读书才会有丰富想象。一次“比一比谁演技好”的中队主题会拉开了帷幕。先是模仿表演,中队长做一个动作,队员们就学着做一个动作,接着念一段话或词,思考一会儿,表演出来。由易到难,由模仿到想象,表演逐步深入,队员们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
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去证明书中讲的道理,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坚定的唯物主义者。
我们迎来了新千年的朝阳,也来了新世纪的明媚春天。让我们通过读书活动,培养更多的英才!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