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结合”文章,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
临朐县朐阳小学 衣奎伟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老大难,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为此,近几年,我坚持以“四结合”为突破口,努力改革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把作文教学与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
梁启超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叶圣陶老先生也曾形象地把阅读和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在抓好课内阅读的同时,要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并第一次明确的规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狠抓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指导,真正做到了“得法于课内,收益与课外”。叶老先生讲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吕淑湘先生也曾做过课内外月读“三七开”的比喻。因此,我注重做到课内阅读典型引路,课外阅读增加积累。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所得。如针对我校图书室开展了藏书不多的实际,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捐一本、读百本”的活动;针对目前家长对阅读的模糊认识,开展了“我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极大的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为写作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把作文教学与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97年开始我针对学生做文物内容可写的现状,试图把作文教学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也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音乐、美术、体育、社会、思品、自然、数学、劳动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从有千古,横有八荒,大致宇宙星系,小到卵石昆虫,无所不及,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对促进写作能力的增长和各科知识的学习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会积累许多写作材料,如结合音乐课开设听音乐想象作文,结合美术课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美术作品,结合自然课让学生写观察日记,结合微机课开展网上作文……
三、把作文教学与校内外活动结合起来
“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根据这种思想的启发,我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来促进学生作为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学生在学校中最高兴的事就是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会产生各种思想,会增加许多见识,利用作文课启发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学生会畅所欲言,写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美文。如在建党80周年之际,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王小蒙写了一篇《党员陈大叔》分别在《临朐教育》《潍坊日报》上发表;结合百部爱国主义活动,组织学生写观后感,当时三年级学生王军写的《〈少年毛泽东〉观后》获山东省影评活动一等奖,并在潍坊日报上发表。
四、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文字”,叶圣陶老先生地这句话精辟的论述了习作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他还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便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去积累,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习作教学与学生的社会活动、家庭生活等紧密结合起来,位学生提供写作之源。
由于自己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努力把自己的习作教学与课内外阅读、与各科教学、与学生的校内外活动和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取得了许多成绩,有几十篇学生作文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奖或发表,我也曾多次获得县级以上作文竞赛指导奖。同时在教学之余,结合自己的做法,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各课教学的有机结合》获临朐县第一届科研论文一等奖,获山东省第二届科研论文优秀成果二等奖;《习作教学要体现生活实践的观点》获山东省第一届电视论文大赛一等奖;《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在《中小学教育》上发表;《语文学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生阅读报》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