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 >> 资源正文
用因材施教解释多元智力
        ★★★
【字体:
用因材施教解释多元智力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

 

 重庆市石柱县河嘴小学校(409123)      钟发全

 

 近来,不管是读多元智力方面的理论书籍,还是感知多元智力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价值,总有给人过了头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科学地实践和发展多元智力理论,科学地解说多元智力,更能增强多元智力在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在这一年的探索中,我结合因材施教实践多元智力理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将试着作如下解释,抛砖引玉,以与同行们产商榷:

1

多元智力理论是因材施教的发展

何谓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有两则著名案例,一可参阅《论语·先进》,二可参阅《荀子·子道》。几千年前的孔子在教学时采用对话方式教学的情境,真所谓:“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所其安!”。从这两则案例可以看出,因材施教解决地是“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思想、方法、策略等问题,是针对学习的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美国的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核心是促进多种智力和谐发展,实际上是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在阐明 “有教无类”、“施教有类”的辩证思想。多元智力理论是在更具体地解决“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如何培养学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思想、方法、策略等问题。

如今是,因材施教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就是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难就难在难以把握住每个学生发展的最佳目标。只要将两者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多元智力理论原始于因材施教,是“古为今用”、“中为美用”的继承与创新。多元智力理论结合因材施教,更易解决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人的难题。如果一旦把握住了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最佳目标,因材施教的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

为多元智力而教——“施教”促进全面发展学生

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最大影响,是把智力结构看作多维的和开放的,是对语言智力和逻辑智力教学目标的突破,让教学有更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为多元智力施教,促进全面发展学生。只要实践多元智力理论,教学时就会有更明确的教学目标,会在七个以上方面促进学生智力全面发展,即:1、语言智力,2、数学逻辑智力,3、音乐智力,4、身体运动智力, 5、空间智力, 6、人际关系智力, 7、自我认识智力。1995年,加德纳教授将自然观察智力增为第8智力。为多元智力而教,“施教”去促进全面发展学生,这是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有利于教师在积极实践新理念的教学中,生成新的“教育观”和“教学观”。

3

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因材”促进学生发展全面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多元智力理论对基础教育最大的贡献,还体现在给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新方向。以前基础教育开设多门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发展全面。现在仍旧开设多门课程,只要渗透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时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因材”促进学生发展全面,基础教育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事实上更易注重对每一种智力专门培养,学科教学中有更精确的教学方向,人们应明确至少有九种以上智力可以通过教学去实现。在新时期实践新课程标准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因材”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是对教学方向的新追求,有利于教师生成新的“学生观”和“课程观”。

4

整合因材施教与多元智力理论——促进全面学生发展

如何培养多元智力,这已是对每位学生个性发展地探讨,这也是对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地探讨。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倡导:未来学校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现代研究表明,每一个正常儿童都具有足够聪明才智和成功潜能,问题在于如何挖掘并引入正确发展轨道。由于人智能特点不同,开发儿童多元智力中的强项智力,将使具有特点的孩子及早摆脱传统教育地束缚。素质教育改革非常注重每一个人强项智力发展,即全面学生发展多元智力的同时,集中培养有利发展的强项智力。诸多教育案例已证明,因材施教是实施多元智力的最佳策略;多元智力理论实践于教学,目的是促进全面学生个性与共性和谐发展,其最佳境界也就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在新时期实践新课程标准因材施教,促进全面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师在积极实践新理念的教学中生成新的“评价观”和“发展观”。

总而言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实施多元智力与因材施教的衔接,更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更会凸出来。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