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楼 要 从 平 地 起
—— 一堂信息技术课引起我的反思
接到区里领导的听课通知,心里好像揣了个兔子,七上八下!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课堂教学几乎没有示范。我又是初涉信息技术教学,真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我还是平静下来,精心准备着。
深入的思考,反复的求索,我一遍一遍认真翻阅着教材,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能令我兴奋的课程。学科的新兴性,决定了教材版本的多元化。加上新课程、新理念倡导下的课程整合,总在驱使我上一堂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信息技术整合课。怎么才能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实践特征,又能够突出校本教研的优势,更能体现学科与社会综合实践课程意义上的整合,一个个新理念敲击着我的神经,牵引着我的视线跳动于各种教学软件之间。对,书签链接,就讲它。偶然的发现,让我兴奋不已。
"书签"是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一大特色。有了它,可以帮助同学们在一篇内容丰富的文档中根据需要,设置书签插入点。再在Word文档的显眼处做链接文字,将内容提示文字链接到书签插入点。方便文档浏览。学会了它,学生在制作电子报刊时,又可以更加完美了。
课程内容选准了,怎样讲解呢?一步一步教?不!一定要让学生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想罢,我便在漫漫信息的海洋中搜寻,为学生查找了一些相关网页。我又想到了"Word帮助"。对,就让学生在浏览"Word帮助"的基础上,配合网络资源的浏览,鼓励他们自学。这样,教育教学方法不就符合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了么!孩子不就成了学习的主人了么!
一切准备妥当。我坚信:在最新的理念指导下,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学生在课堂上一定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取得丰收!
……之后,我又反复精心修改了我的教案。自信,让我情绪高涨。我饱含着激情开始了我的课堂教学!……可是,真正走入实践,却全然不如我所想!学生的眼睛时不时流露出茫然。在学生自学时,我巡视了几周以后,愈来愈让我感到尴尬。学生操作起"Word帮助"问题频出。操作"书签对话框"、"超级链接对话框"胆子小,不敢做,等等种种。……一堂课就是在学生的缓慢操作以及我的紧张状态下粗糙完成了。下课了,学生还是一脸的迷惑。
这堂课,深深触动了我。我奋力将我的情绪控制住,沉思着。问题不在我的课程定位上,也不在我的设计思路上,在哪儿呢?回忆我的平时教学,教材的内容都带领学生弄清楚了。回忆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都很积极都很主动呀!到底为什么?回忆课堂细节,不难发现--原来,就存在于学生的操作基础上。
鼠标的基本操作、Windows窗口的组成、命令的熟悉等等这些操作基础,不仅要让学生在操作上弄清,更要给他们以科学的概念归结。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在操作中游刃有余。
另外,每周只有一课时的信息技术课,学生的遗忘率可想而知了。而他们操作的时间,空间都是那么少。校本教研还要针对这种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牢的大厦怎么会坚实?对,就是要把功夫放在平时!空中阁楼永远是个梦!只会成为海市蜃楼,转瞬即逝!决心定下,我便在新的学期教学计划中参考了总结的经验。我真正将教材认真剖析一边,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将教材知识拓展开来,强调基础教学,细化知识点……两个月的实践,我真正感觉到学生基础的提高。于是我重新拾起那堂信息技术课《神奇的书签链接》。
这一次尝试,我没有了第一次刚上课时的激情。但是,出乎意料,在课堂上,我的情绪被学生调动起来!学生的操作熟练了,速度快了,总结操作方法能够使用科学的语言,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学生的眼里不见了困惑与茫然。更多的是兴奋与成功的喜悦!一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热情一直高涨着!这种激情不在于我的课程设计得多么生动,不在于知识本身的魅力,更多的是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的那种成功的喜悦!这喜悦就源自他们坚实的操作基础!
知识的积累会使人渊博,习惯的积累会使人成熟!坚实的基础会形成丰厚的底蕴!我坚信,教师只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好像给学生这块知识的蓄电池准备了一个充电器!是他们不断地积蓄成长的能量,飞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