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回明星瘾
——一次班级活动侧记
南安市乐峰中心小学 潘成风
那是2005年元旦的早晨,我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信步地走向班级,脑袋里满是一些昨晚从电脑上“搜肠刮肚”才得来的精彩言论和故事,想让孩子们在元旦这一天过得高兴些……
“老师,请留步,”刚到教室门口就被班级的“黑金刚”拦住了,“过十分钟再来好吗?”
这帮“小崽子”(平时的亲切称呼)又要干什么呀?只听见教室里乱哄哄的:吆喝声、桌椅声……哎!反正今天是要让他们高兴高兴,不管啦。带着满腹的疑惑,自己悻悻地回到备课室,时间一分一秒地溜去,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报告!”纪律班长打破了我 飞扬的思绪,我点点头示意她进来,漫不经心地问:“有什么事吗?”
纪律班长眨眨眼睛诡秘地说:“老师,您可以到教室去了。”
我快步地走向教室,推开门一看:课桌椅被围成一个正方形,中间已经布置成一个小小的舞台,天花板也贴满了彩带和气球……几个其他班的老师并排而坐,一派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这时,文娱委员满怀信心地走上舞台中央,清了清嗓子:“六年三班,庆元旦文娱汇演现在开始……”嘿,没看出来还真有一副主持人的样子。接着,班级小歌王的独唱“丁香花”,竖笛能手的乐器独奏“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搞笑天才的小品“买报歌”……正当我们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时,冷不丁从哪里冒出一句:“语文老师来一个,语文老师来一个……”接着又是全班一阵喊叫,没办法,谁叫我比较好“欺负”呢!(课余时间这帮小崽子常和我聊天、谈心)这可是第一次在自己班级里正式露脸,只好一边绞尽脑汁想要表演什么节目,一边硬着头皮往上冲,自己站在舞台中央脸红得像熟透了的苹果。此时,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鼓起勇气,心想:不是要给他们带个好样吗?不是要给他们耍一次酷吗?于是一曲抒情、浑厚的《我的中国心》就这样在没有伴奏的情景下,被我深情地演绎着“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没想到:唱完后,班里的“小不点”拿着一支鲜花走到台中央向我敬了个标准的队礼,周围的同学一片欢呼、鼓掌。我一时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傻傻地站了许久……
放学了,班里的几位同学拿着笔和本子围着我说要给他们签名,我也学摆起明星的花架子,给他们每人签上自己大名。“啊!”真是过瘾,没想到自己还真过足了一把明星瘾!
评析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在新课程理念策动下班级建设所取得的一点心得:
一、“扶”——架起师生的友谊桥梁
联想起我们现在的教育现实,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比较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一定程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性,由此导致学生和教师间的不良关系,这是个非常迫切的问题,因此,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非常强调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放在班级活动过程中,把他们看作教育的对象,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更把他们看作活生生的“小大人”,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老师的“期望效应”,为此,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心灵,正是每个教师应该做到的。
二、“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里、和书本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儿童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信步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便是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做的事情。不是有老师经常说,了解学生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第一步,以为整天和学生在一起,最了解自己的学生,其实错了。如本次的元旦庆祝活动是学生自己策划、编排,我只在他们有困难、需要指导的时候,帮助他们提一些建议或想法,学生也非常乐意和我谈心、交朋友,因此我想:只有到学生中间去,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谈心、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找回真挚的师生情感。
三、“放”——展示师生的真我风采
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素养,亲身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通过活动能让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能内化成自觉行为,释放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在新课程 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活动性。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并参与到活动当中,因此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脑动手,让他们自编自导,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生成。让班级管理回归民主、回归生活,让师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与创造,释放自我风采,这才是课改工作中的班主任当前的一大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