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艺术教育如何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
河北衡水中学 康国珍
中学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基础阶段。如何在这一阶段做到既能住普及又能抓提高,是当前中学艺术教育面临的一个要课题。艺术教育是为实施素质教育而服务,这是不容置疑的。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成败。在这种形势下,中学艺术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手段,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但要在教育观念上不断转变,再教育形式上不断改进,而且还要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创新,使之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至于这样,中学艺术教育才能走出困境,顺利开展。
一、教育观念必须改变,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要重视艺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人的成才大体依靠两个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之人在认识方面的能力,如观察力、思维里、记忆力、注意力和想象力等。这主要由认知教育来完成。“非智力因素”大致包括兴趣、情感、性格、意志、道德、思想和态度几个方面,当然,幻想和想象也可归在这个范畴,而这主要是由审美教育、艺术教育、道德教育和行为教育来完成的。学校艺术教育(专业学校除外)是要通过学生在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境界和艺术修养,从而促进德、智、体、美、劳、生得去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崇高理想和伟大目标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代新人。
据说,有人把世界上32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具有的共同的内在素质纳为六个方面:1、高瞻远瞩,善于把握时机。2、选准目标,坚持不懈。3、勤奋努力,重视实践。4、富于幻想,大胆探索。5、排除干扰,勇往直前。6、兴趣弄好,好奇心强。从这六个方面,可以看到每个成功者的内在以素质中既有“智力因素”(认知系统),也有“非智力因素”(动力系统),还可以看到情感、意志、兴趣、审美爱好在其中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上的差别,在抹红意义上,对人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情感智慧”往往可以把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具体化,并协助人建立情绪技巧。,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进行素质教育和在素质教育中加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二、艺术教育及要抓好全体学生的普及教育,又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物质文明已达到一定程度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几经超过对物质文明的需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人文环境的发展,对于生活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如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和家具环境都是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人们不但要舒适,还要有审美而且还要求健康。所以,一个高素质的设计师不但要懂结构力学,而且还要有高的艺术修养和有一定的环保知识,这样他的设计才更具美感和风格。
如笔者所在中学,仅几年在普及高中艺术欣赏课提高全体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还另外招手了艺术特长生,并设置艺术专业教师,由校长直接主管,指导艺术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目标,责任到人加强特长生的培养。在特长生的影响下,一些有艺术潜能的学生也加入了进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以美术学科为例,笔者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育的同时,十分注意学生美术潜能的发挥,在课程中穿插了一些绘画课,让学生有时间有目的的进行发挥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手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更重要得时发现学生的艺术潜质,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就在一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名叫学生,他临摹的课本上达芬奇的《蒙那丽莎》那幅油画。人物造型准确,形象逼真,笔触细腻到位。后来在我的建议下,他加入到特长生的队伍中来,三年后,他考入了中南林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另外还有几名理科学生,以自己较好的绘画能力考取了北京理工学院等高校的建筑设计专业。这应该说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的好例子。
同时,一些有潜质的学生的加入,给美术特长生队伍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的新的生机,也增强了竞争,带动了整个特长生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而且,我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派专人去山东等地学习考察,聘请了北京知名美术院校的教师来我校定期培训。使我校近两年来的美术升学率和重点录取率逐年提高。仅2004年,我校的美术学科全国重点上线率为94.2%,居全市第一。其中,几位学生分别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江南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等全国重点大学。
艺术教育的形式要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艺术的作用就是给人与美的享受,陶冶情操。但在提高艺术修养的过程中,可能是枯燥的。推进艺术教育,必须形式活泼生动,寓教于乐。
首先,学校成立美术活动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填报,由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定期进行各种活动,目的是普及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同时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发现有艺术潜质的学生,或重点培养或发展为美术特长生。
其次,积极参加书画作品展览并成立学生书画作品展室。学校定期召开书画作品展,并由学校组成评委会,评选出获奖作品。在2004年5月举行的我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我校选送的多幅书画作品获得一、二、三等奖。我校也荣获最佳组织奖。另外,我校还积极筹备建立了学生书画作品展室。将好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长期保存下来,在展室进行展览。展室定期向学生开放,而且,在外来人员来校考察学习以及每一届新生的入学参观时,书画展室也是必去的地方。
第三,我校还定期举行报栏评比和板报评比活动。
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严格要求,多加鼓励,将学生们好的作品在报栏中展出,使学生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后随之而来的是班级板报水平的提高。学校定期进行板报评比活动,对于那些图美并茂的板报予以奖励。
第四,美术教学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教学生雪地理画地图如何画得准,画得快。立体几何图形如何做的漂亮,更具表现力。让美术教育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艺术教育要让学生看得见、摸的着,不要以为空谈理论,片面欣赏,不见效果。
四、艺术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特长生教育,打好基础。目前社会需求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美术特长生的培养也是这样,在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基础,但又不能限制学生想象能力和某项专长的发挥,这就需要教育正确的引导。笔者作为专业教师,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了分层次教学。
在所教的特长生中,有一名教师慧的学生,基础好,悟性高。尤其是速写,造型能力强,特别喜欢画漫画。于是笔者就根据她的特长,有所侧重的严格要求,发挥她的长处。最终这名学生顺利考取了人民大学动画专业。并在就读期间出版了自己的卡通专刊。现已毕业,在北京某大广告公司任设计师。
五,各学科都要积极开展艺术教育
生活是美德,艺术是生活的再现,同样也是美德。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艺术的任务就是教会人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教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仅是专业老师的责任,同样,各学科教材都是各个领域中美的极致。所以,每个学科都应认真挖掘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户倒霉,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在才是艺术教育的真正普及。
语文。充分发掘美育因素,开展教学改革。高一年级《药》一课,教师把语文、音乐、美术(影视)有机地融在一起。课文的挂图、多媒体的动态演示,配上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很快就领会了课文内容。通过学科渗透,学生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获得美的感受,领略了自然美、音乐美、色彩美、语言美,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体育。老师把以往枯燥的准备运动,改为配乐模拟操、韵律操,同时,将各种难懂的形体动作画成挂图或者做成动画,既激发了学生做操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英语。老师把课文内容编成歌词,教唱英文歌,巩固了英语口语能力;老师将课文画成连环画,利用插图,制作立体教学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这样,我校以开展多样性的艺术教育活动,把艺术教育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形成一个以教学为中心,课内外结合,多层次的艺术教育体系。使艺术教育从普及到提高。
在强调教育应更加具有人文色彩的现代教育中,广泛而实在的普及艺术教育无疑是使教育人文化的重要手段。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大胆地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来实施艺术教育。通过艺术熏陶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美与爱中淌洋,从而走向艺术化的人生,远离了粗俗,走近了高雅;从而实现了"爱与美"的教育理念。
这样。我校以开展多样性的艺术教育活动,内外结合,把艺术教育从课内扩展到课外,形成一个以教学为中学,课堂内外相结合,多层次的艺术教育体系。是艺术教育从普及到提高,然后再提高的基础上进一部普及,普及和提高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学校艺术教育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
总之,艺术教育普及到位,提高到位,就会使人才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这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也是人个性化发展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