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动机
人的各种学习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在校的各种学习活动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么样激发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呢?我的体会是:必须遵循学生学习动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逐步培养。
一、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规律
学生学习动机的发生、发展一般要经历“学习需要——学习愿望——直接学习动机——间接学习动机”这样一个过程。
1、学习需要——学习动机的源泉
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条件的要求在大脑中的反映。学习需要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是学习动机的源泉。
2、学习愿望——学习动机的萌发
愿望是人们追求满足需要的一种有目的的心理状态,它由需要发展而来。学生学习需要的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有一定学习目的的愿望。只有这种学习愿望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直接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产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开始往往以学习知识的直接兴趣为动力,产生近景性学习动机。它
是学生学习动机发展过程的初级阶段。
4、间接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升华
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它有实际效能,但其作用较为短暂;它只有向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发展和升华,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稳定和持久。这种学习动机的基础来自学生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是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要直正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由直接的近景性动机逐步转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必须利用学生的“四好”心理特征(即“好奇”“好动”“好胜”“好学”)
1、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习需要
青少年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心理表现得最为明显。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被新奇的现象和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并对它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好奇的心理,在体育课堂前布置好场地器材,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转移到体育课上来。在课堂上应做到教学内容每节课都有新的东西,使学生有新的认识。组织教学法应灵活多变,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断地产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引起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强烈的需要。
2、合理利用学生的好动天性产生学习愿望
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体育课的各种练习最容易和学生好动的天性产生共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合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和特点,充分运用体育教材的不同运动方式,因势利导地进行多种不同的练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运动能力,把他们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使之对体育产生一定的学习愿望。
3、正确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形成直接学习动机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有强烈的好胜心理,他们一听说要比赛,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利用学生这一好胜心理,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教学比赛,设计一些趣味较浓,竟争较强的游戏,以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使其在乐趣中巩固形成直接的学习动机。
4、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培养间接学习动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学生的好学心理,一方面加深体育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对运动本身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正确学习目的的教育,使其明确体育学习的意义,把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与社会要求联系起来,促进他们把对体育的兴趣由乐趣向志趣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