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网络为媒体的信息技术全面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最广泛、最快捷的资源库。这无疑是为我们的欣赏教学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那么,如何组织学生在网络中进行欣
赏活动呢?我在工作中做了以下尝试。
1、 利用网络资源扩展欣赏
(1)如何组织学习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欣赏评述学习。
A、 教师要成为学生网络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对于网络的兴趣十分浓厚,点击开一个个网页,五彩缤纷的世界就挤满了孩子们的视线。因此,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明确这次上网活动的目的、任务要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法,把学生从纷繁的网络世界中引入课题。例如欣赏建筑天坛时,我们可以先为同学列出以下提示:(1)请查询“天坛”的位置、建筑年代、作用等。(2)请下载有关“天坛”的图片。(3)请将查询资料编辑到WORD文档中,并标明出处。该文件名为“我了解的天坛”。(4)请将该文件存在公用文件夹“**”中,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只有如此明确了自己的任务,才能在规定时间内有步骤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的课堂时间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B、 教师应成为网络环境下欣赏评述课的“促进者”。经常上网的人对论坛中的“版主”再熟悉不过,一个优秀的版主既是某一话题的主持人,又是这一话题的参与者,版主要具有此话题的资源或思维优势,并同时拥有鼓动性,这样才能浇灌出一个人气旺盛的论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角色如同版主。我们让学生到网上学习,并不只是要求学生罗列信息,而是以丰富的信息资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从而涵养个人审美素养。网络环境下的欣赏课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特点表现有: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其年龄的心理特点的学习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里所说的情境就是教师对课堂的巧妙设计,包括讨论话题,活动方式等。教师应建立一个宽容的课堂氛围。对能力强的孩子给予更多的挑战,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维护,从而与学生共同分享网络资源给我们带来的情感、思想,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网络教室上课,课堂的组织教学与一般课堂有所不同,学生因操作自由大,会造成散漫的课堂气氛。这是我们老师就应该是维护课堂正常秩序的促进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强调:“只有对能自律的人,能负责的人,我们才能说,就按你说的去做吧,那样可能是对的。”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并不会妨碍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更友好的与伙伴相处,培养合作精神,学会聆听。这也是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所必备的条件。
(2)教师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服务于欣赏教学。
A、 带领学生上网,大家做好准备了吗?
在网上冲浪固然是件快乐的事,但没有基本的操作技巧,就会使课堂气氛大打折扣,学生们在操作上的问题会把老师整堂课的设计意图全部打乱,使教师整堂课都奔走于教室之中,忙乱于操作技术的讲解上。因此教师、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才能上好网络信息欣赏课。
下面我们不妨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老师列一个操作技术上的清单,使学生教师对单清点后再轻松地进入网络世界。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学生,应具备以下基本操作技能。
①正确开关计算机。
②熟练运用鼠标进行单击、双击。
③初步认识网页、页面结构。
④会逐级进入、返回网页分区。
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学生除以上技能外,应具备以下基本操作技能。
①会建立自己的美术文件夹及简单文字录入。
②会下载有关文字、图片。
③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自由出入相关网站。
④能将下载资料简单粘贴在WORD文档中。
小学高年级(5-6)年级学生,除以上技能外,应具备以下基本操作技能。
①会简单编辑WORD文档,能将图、文结合。(或制作演示文稿)
②学习网络搜索技巧,能自己搜索所需资料。
③学会将自己文件夹共享,学会在局域网中进行支配。
④掌握文字录入方法,进入论坛发表意见。
教师必须掌握基本技能。(除学生掌握技能外)
①能熟练操控计算机教室内的教师机,对学生机控制自如。
②熟练掌握上网的操作技能(下载文件,搜索等)。
③能对学生操作引发的小故障进行处理。
以上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是课堂顺利教学的保障,教师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欣赏内容,其操作要求不能过高。当然,这些操作技能并不能都在美术课上学习,美术教师要与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师进行沟通协调,做到心中有数。
B、 网站资源介绍
网络的纷繁复杂尽人皆知,适合美术欣赏的素材网站多集中于图库网站,美术画廊网站,博物馆网站,美术教育网站等专业性网站。这些网站可以提供丰富的资料,教师可有目的的介绍给学生。
例如:
综合性的美术网站
美术网址大全http://www.sowang.com/free/meishu.htm
美术教育网站:
中国少儿美术网http://www.ccartedu.com/
图片资源网站:
在众多的网站中,有许多不错的网站具有强大的搜索功能是我们搜集资料的好去处。
搜索网站
bowing.html.533.net/index.htm
不论哪个网站,在介绍给学生之前,老师必须先去了解。有些图库中混杂有不健康的图片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还有些网站常常跳出一些不良广告,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总之,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在网络中增长知识,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3)利用网络环境开辟欣赏交流空间
网络的魅力除了快捷、覆盖领域广阔外,其互动性是让无数人着迷的法宝。现在不少中小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许多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在极力呼吁,甚至有人称其为“精神鸦片”。认为孩子整天沉浸于无为的打打杀杀中,毫无益处。但真正进入游戏,你就会发现,这些游戏玩起来并不简单,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即时战略游戏,从历史到地理,从工业到农业几乎包罗万象,玩起来确实带有不小的难度。静下心来,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游戏为什么会引得孩子们乐此不疲?关键是它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精美逼真的画面,富于激励性的升级、过关机制,网友间的协作交流,使不少人达到不能自拔的地步。我们在教学中能不能从中悟出一些规律,找出一些方法,来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呢?
在欣赏教学中,利用网络开辟交流空间,是一个极好的资源,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介绍一、二:
A、 利用计算机教室里的局域网开展同学间的交流。在同学们上网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将收集的信息放入教师设的公共文件夹中,这样,每位同学都能够分享全班同学的资源。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资源共享优势啊。在学生们欣赏时,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集体的力量给我们带来的振奋与欣喜。
B、 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开辟某一主题的论坛,学生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观点,在论坛中发表。这样就可以冲出班级界限,拓展到年级交流或更广阔的空间。在论坛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于支持或不支持的观点进行评论,回复帖子。发表观点的次数还会使学生在论坛中的级别不断变化,我们不妨将孩子的级别与美术欣赏的学业评价相联系,是一种充满乐趣的评价方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论坛中开辟几个版块,请同学们自主申请当版主,进行讨论交流。在我们的尝试中,有些同学还将自己搜集的作品,或认为较好的文章贴在论坛或留言板中,请大家欣赏、共享,这就大大拓宽了欣赏、评述课的交流空间。
C、 网络交流实际上把美术课堂进行了延伸,在课堂下,学生还可以通过给老
师发QQ,E-mail等形式,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当然这些交流要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操作水平和上网条件的基础上,但这不正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个性培养的良好渠道吗?让有能力的同学有机会提高、交流对他们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2、教学课件在欣赏,评述教学过程中的优化作用
(1)教学课件的制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师们最常运用的手段。由于计算机的普及,教师们经常根据自己的课堂需要自己制作课件。一般我们常用Authware,Flash,Photoshop,PowerPoint等大众常用软件制作。这里面每个软件都有各自的优势,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软件制作。无论是什么样的软件,做出多么漂亮的课件,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有效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所以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从学生的视点出发,能否通过课件这一媒体,更快捷、更直观的把复杂、高深的知识、道理变得简单、易懂。因此,在制作课件前,我们要从教学思路,素材收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统整考虑,切不能想到哪里做到哪里。
A、 课件就要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教师在针对某一节欣赏、评述课制作课件前,首先要精心备课,找出该课的知识点,抓住重点、难点问题,认真思考怎样才能突破这一问题。例如让一年级的孩子欣赏《美丽的大自然》,课程标准中要求孩子通过欣赏自然界的形与色,用简短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形与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解决,而怎样让一年级的孩子有感而发呢?其本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同形式的美会给人内心带来不同感受。崇高、雄伟之美给人以气势磅薄之感,宁静、清悠之美给人以和谐、幽雅之感。如果让孩子们体会到这些,也就完成了本课知识点的传授。而我们的课件就该以此为重点、突破点,辅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课件所要突出的知识点。
B、确定了知识点,就要以此为中心,搜集素材,在我们常用的课件中,形象格式一般为*.mpg等格式,图片格式一般为*.jpg等格式。这样的格式可以尽量缩小文件大小,以利于计算机的运行。在扫描图片时,我们一般把分辨率设为72dpi。这样的图片不至于太大,清晰度也基本达到屏幕欣赏的要求,在选用图像时,图像一般为800*600pixl以适应屏幕放映。
美术欣赏课,欣赏的是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因此,对欣赏图片(像)的质量要求就高于一般课件。我们所收集的图片应该做到层次清晰,明度与亮度合适。如果图片不尽人意可先在Photoshop中进行校色,调整(对比度,色彩饱和度,清晰度)。实际上,这些操作都是靠我们平时不断摸索积累。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平时就要注意素材的收集,这样才能在制作课件中有选择余地,从而更加得心应手。
C、 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就要着手设计该课的教学方法了,这一点非常关键。一个课件的创意,体现着一个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上的新方法、新手段直接影响课件的教学效果。例如指导学生欣赏《漫画中的动物》时,在欣赏有关大象的照片时,提示学生对比现象,学生马上会发现夸张法是漫画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这种漫画与实物的比较,就是教学方法在欣赏连环漫画时,我们不妨把漫画中最后引人发笑的一幅暂不出示,让学生产生联想,适当时再将此话放映出来,当学生看到这始料未及的结果时,必会为漫画家丰富的想象力折服。而“漫画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结论也随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没有最后一幅画的延迟出现,而是平铺直叙的地将漫画展现出来,恐怕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个课件中的延迟放映连环漫画中的最后一幅画面,就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
在设计课件时,课件中呈现的问题设计必须是经过教师反复推敲的。这些问
题既要简单明了,又要与美术学科联系,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从而引起学生兴趣,问题应引发学生的谈论、研究、思考,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回忆。问题要逐步深入,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阶梯。
在欣赏教学中,多种媒体的综合运用会更有利于全面的、形象的、直观的呈现其作品。在课件中适当配以音效,会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艺术作品。而音乐的选择更需要教师提高个人修养,了解更多的、不同体裁、风格的音乐,只有这样,在制作课件时,才能游刃有余地选择有利于艺术作品欣赏的音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除了注重图片收集,也要注意音乐素材的收集。在网上有着丰富的音效资源,我们一般使用的mp3,midi,wav等格式,mp3音质效果丰富,网上有大量资源可以下载,midi音乐文件很小,适合课件使用,但音质较为单薄,音质效果不够理想,教师还是要根据自己所需进行制作,检找这些音效资源的网站很多,例如百度MP3搜索
http://mp3.baidu.com/
搜刮MP3 http://sogua.com 比较全面快捷,是我们的好帮手。
D、 一个优秀的课件,不仅注重方法、素材的选择,还要注意每一个细节的处理。这里所说的细节就是每张图片的呈现方式,文字出示的时机,音乐淡出淡入的时间把握等等,这看似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常常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例如,在PowerPoint的制作中,一张幻灯片要以顺时针出现四张图片,我们就要考虑这四张图片中,每张图片出现的间隔时间是多少,这个题材的图片适于快速、明了的过渡,还是舒缓、柔和地呈现,每张图片的呈现方式是什么样的,要不要中间带有方向的连续性。当把这些细小的问题处理得当后,再来观看自己制作的课件,你就会惊喜地发现,这样的课件,就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而不断的追求视听上的和谐。
(2)课件的使用
A、 课堂上使用课件,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个课件制作完成后必须要经过多次的检测,确保万无一失才能拿上课堂。我们在听课中常常遇到有些教师因课件出故障而中断课堂的情景,这就是课前准备工作太仓促,一个制作成熟的课件,我们一般把它们刻到光碟上,在上课前将其安装到计算机内,以便计算机快速运行。到异地上课,教师更应做好充分准备,课件应至少备份两份,课前要熟悉机器,调整音箱音量、显示器分辨率、屏保出现时间,避免课上不必要的麻烦。
在使用他人制作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时,教师必须将课件反复观看,熟悉每个按钮的功能,了解每幅画的用意,这样才能用好课件,组织好课堂教学。
B、欣赏、评述课不能完全依赖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像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以往教学中许多不足,对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是计算机课件并不是万能的,无论多么先进,它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在不时变化的,而课件的变化具有局限性。教师如果忽视具体情况,我们的欣赏、评述就会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达不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生合理、适度的运用课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传统的板书、范画演示等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完全放弃,要根据课业类型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