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音乐论文 >> 资源正文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字体: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多多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确实,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爱因斯坦不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那么,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
一、 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
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内容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映,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可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根据学生的年龄不同,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1、  创设游戏境界,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注意的范围也有局限性。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我经常采用游戏教学让学生们高高兴兴地进入音乐的王国。对于低年级的音乐课便要强调体会形象比体会情感力强,获取娱乐性要比受到教育兴趣浓。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唱歌曲外,还必须抓住音乐中能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行之有效且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第四册中的欣赏《龟兔赛跑》这首音乐童话时,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给学生讲了《龟兔赛跑》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启发学生说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其次:我会让学生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小乌龟和小兔子,找出表演最好的学生。第三:分角色音乐,边听边想哪里描写了乌龟、哪里描写兔子,它们是用什么样的音乐来表现的。第四:复听音乐,学生讨论如何来表演这个音乐剧。最后:学生来表演这个音乐剧。这节欣赏课学生上的非常的活跃。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表演这个故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了知识,在玩中受到了教育。
2、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种状态的概括。所谓“愤”是指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还在头脑里积极思考,但还未想通的心理状态。所谓“悱”是对同一问题已有所领会,但还不能把它准确的表达出来,正在积极地思想条理化。而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解答问题。当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处于“愤和悱”的阶段时去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求知的需要。
1)  言语提问,即在教学中,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提出与教材有关的问题,有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保持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进行学习。
2)  活动方式,即让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使他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问题。比如,在一节创编节奏的音乐课中,我先和同学们一起复习一些基本节奏型,然后提出要求,让同学们分组用自己所知道的节奏型去创编不同拍号的节奏,在创编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最后各组进行展示。这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且通过展示自己的创编作品,让学生们感到有一种成功感,这样就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如果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得出结论,这更能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而且克服困难越多,学习效果也越好。
二、 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习的强大的内部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学生主动愉快地努力和乐而不倦地勤奋钻研。它不仅对学生当前的学习起着巨大的作用,也是日后学习生涯和事业生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保证。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不可少的环节。
1、  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意义,会有助于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以后自己的理想和社会事业联系起来,从而逐渐明确学习的深远含义,并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教师越能在教学过程中生动、明确地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就越能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愿望。
2、  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能产生满足感,并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继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而失败的体验,常常会出现不愉快的心情,并容易使儿童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其它的事情也会产生反感。如: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在上音乐课的时候不管我问什么问题,他都会非常踊跃的举手,可是我并没有注意到他。当我没叫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便沮丧的放下手唉声叹气的发出怪声,我还因为这件事批评了他。从那以后,我发现他上课不但不举手了,而且还和别人说话违反课堂纪律。于是,我问他为什么会违反纪律?他说:“我上课举手您也不叫我。”听完这话我才知道,由于我的失误,使他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后来我便抓住了他的这个特点,每次在课上我都会叫他回答问题,让他感到有一种满足感,从而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给他们创设获得成功的机遇。这样,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充满信心,以积极地态度对待学习,而不是灰心丧气,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三、 创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课堂上老师心境良好,学生的情绪也稳定,这就能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情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学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平时做学生们的好朋友,使学生愿意接近我,自然就愿意上音乐课,课上也就能和我积极地配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亲其师而信其道”,而欲使“亲师”,必先“亲生”。教师对学生倾注爱心,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从而扩展为对学习、对集体、对祖国的爱。
四、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千过,莫如奖子一长。”表扬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马卡连柯说:“人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欢乐。”而表扬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看到“明天的欢乐”。
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这种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地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教师对学生的进步和好的学习成绩进行适当的表扬、鼓励,能在学生的心里上产生成功感,而这种感觉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一些所谓的“落后生”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这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每个学生(包括所谓的“落后生”),他们自入学后, 天天都在进步。只是有的进步快些,有的进步慢些;有的在这方面进步大,有的在那方面进步大些。对于这些进步需要我们认真的去观察。对于进步大的、成绩好的学生应注意及时表扬,对于进步慢的、学习差的学生,我也注意他们进步。例如:一个学生他唱歌走调,所以上课的时候他总是一言不发,有一次我叫他唱一句非常非常简单的旋律,他红着脸站起来用很小的声音演唱,我和其他的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听着,当他演唱完时我和同学们都鼓起了掌,并且说:“你真棒,唱的非常准确,但我希望你以后能够更大胆些”。就从那个时候起每节音乐课我都可以看到他的小手高高举起。
总之,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绩,都要进行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在表扬时要指出努力的方向,以防止学生盲目的自满。通过的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不能缺少的形式。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教师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而学习兴趣的激发,主要依赖于教师教学内容的丰富有趣和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以及组织实施教学的科学性与严密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对所授学科的态度是学生兴趣的第一源泉,第一火星”。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