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体育论文 >> 资源正文
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
【字体:
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作者:穆瑞昌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穆瑞昌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加强德育,素质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两种素质上。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无疑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核心。常言道:“智育不行是次品,体育不行是废品,德育不行是危险品”。正如别林斯基所说“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每一种都有自已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向社会输送“危险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广大的教师,就更要结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培养和输送更多合格有用的人材。德育是贯穿课堂教学的一条潜在的红线,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学科所含德育因素自然的、有机的、不留痕迹的结合起来,使德育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体育课的教学是活动的课堂比其它学科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更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广大的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现就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广大同行共讨。
一、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这是客观存在的,那么,起决定因素的是教师和学生。现代的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接收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的个性爱好和认知需要。如果学生对内容怀有喜爱和渴求的心理,那么就会产生“细雨滋润土壤”的功效。如果学生对内容无所谓或厌恶的心态,则无疑是“雨水跳金属”格格不入。可是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因学生的好恶、意愿来决定。因此,参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把学生的情意、需求调整到接受教育的平台上,学生是第一位的,从而帮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1、结合教学内容,发展学生个性心理
当今的社会发展无处不存在竞争机制,而体育课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恰恰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竞争机制的存在,完美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个人能有所追求的保障,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就是说成就一身大事业,要对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刻苦的磨炼。有计划、有目地的让学生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困难(生理、心理)和外部困难(环境等方面)。
如在中长跑的教学中,通过王军霞勇夺世绵赛、奥运会金牌为国争光的英雄事例,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认识,熏陶他们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讲解中长跑学习的意义作用,告诉学生练习长跑的障碍以及科学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战胜自我战胜困难,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再如在体操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志 _软弱胆小犹不决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障碍,降低难度,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完成获得成功,培养他们勇敢、果断、顽强的精神。
再有对一些个性心理比较活跃的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进行一些特殊练习,加强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在室外上体育课时,环境比较大,上课时几个班级在同一个操场上课,相互有一定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教学中开始时多做些注意力练习,如看别的班1_5_秒钟的课,口令指挥迅速后转坚持1_至2_分钟,立正站好,不回头再看,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在教学中通过设置困难环节,促使学生作出努力,突破难点,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每个人都有对成功的追求,每个人都有希望自已能够成功、有成就感,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懈努力进取,才有可能成功。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的竞争意识是不可缺少的。而广大的中学生那种争强好胜、对未知的追求、探索精神,正形象地表现在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和体育运动各个项目中。每个学生都想在竞争中获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好地利用这种良好机制,在体育课中运用游戏比赛、教学比赛、测验比赛、体育达标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强烈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及必胜的信念。
 竞争心理是成就感的反应,其以自尊心为基础。体育课教学内容中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性,而每个人都需要成功,都希望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抓住每个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斗志。
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由于学生间的身体差异,在进行训练中,采取不同起点,同重点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奋力争先、永争第一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到只要努力都有成功的可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再如,在体育课内容教学的过程中,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我们可采取设置困难环节,如适当增加器材的高度、远度、重量、和数量,相应提高动作的次数、难度和质量标准,适当改变动作的节奏、幅度和重心,增加动作的障碍和对抗因素。在教师的保护帮助和同学们的激励下,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要有勇于拼搏,勇于挑战,战胜自我的良好意志品质。
3、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教学内容是需要同学们团结协作,共同完成集体项目。如接力跑和球类项目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这些课程内容的特点,要向学生强调全局的观念和集体的力量,着重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抓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针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及时给予纠正,讲清这种行为的危害性。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和表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同学和同伴出现的失误,提倡互相鼓励和帮助。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技术好的同学要积极帮助技术差的同学,共同进步、提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学会理解他人、关爱他人、与他人共处、合作的意识和精神。让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在脑海中形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榜样对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用体育英雄的事迹来教育学生。如在进行排球教学的过程中,以中国女排的英雄事迹,从84年第一次夺取世界冠军,要连续四次勇夺世界冠军。这是一种集体力量的结晶,这是一种民族的凝聚力。在有拿我国乒乓球运动健儿,在世界大赛上屡夺冠军长盛不衰。国家跳水队被世人称为“跳水梦支队”等等的团队的先进事迹。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熏陶他们的情感,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德育示范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需求,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观。以自身的良好修养和良好品德,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良好参照,用自身的良好行为和形象去感染和教育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学习、总结和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改进和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以身作则,用教师的行为和形象感染学生
     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和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育过程中。
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进行,课堂空间比较大,学生身体活动及心理活动受外界影响比较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外界环境因素不利的情况下,就更应起到表率示范作用,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课堂德育示范效应。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进行跑的练习中,为了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煅练环境,教师主动地清理跑道、整理器材,使学生们在无意识中自觉培养起爱护场地、器材、学校公物的良好品质;在冬天上体育课时,寒风刺骨,黄沙弥漫,而教师笔挺的身姿、宏亮的声音,无时无刻地感召着那些稚嫩的心灵;在夏天,迎着炎炎烈日,教师认真讲解动作要领,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学生进行练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吃苦耐劳、坚毅不拔的优良意志品质。
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要承受很大的运动生理负荷,在体育大纲中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身体、心理要求又各有差异。
例如:在进行体操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准确、优美、规范的示范动作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这动作的力与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详细的讲解和准确的保护帮助下,使学生在技术上严谨、心理上放松,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起自信、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教师这种以身作则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甚至终身难忘的印象,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用自身的良好形象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影响和感染我们的学生,使他们在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潜移默化的使德育内容融入到我们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2、走进学生、真爱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大量的身体活动,而现在所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又存在着很大个体差异,这就可能对我们课堂教学的实施产生无形的障碍。因为身体的差异就会出现课堂表现“困难”的学生,这就更要求我们老师有更高的德和更多的爱,用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去调动这些所谓“困难”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用真爱去走进学生,真正去关爱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他一种成功的体验,相信他们会变好的。
记得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件事,在一次体操课教学中,教授完新动作后,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班里有个男生“小胖子”很“困难”,有的同学怕他在组里拖后腿,几个小组都不愿意他到自己的组里。面对这一情况,及时对全体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并在教学中重新进行分组,并由“小胖子”当其中一组的组长,并要求组长组织好组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好动作,同时进行组建比赛。问“小胖子”能否完成这项任务,他爽快地答应了。练习时间结束后,按规定各组进行比赛,“小胖子”组积极要求第一个出来表演,并保证他们是最好的。我很为他们担心,问他们这么有把握,他说:“那是,组员争气,我组长不能给他们丢脸呀”。只见“小胖子”一声“都精神点”,在他的口令下整齐而准确地完成了体操动作,课堂总平时我表扬了他和他所在的组。
课后我找到“小胖子”,了解到他需要表现的机会,并保证以后表现得会更好。这件事使我想到了,每个同学都需要成功,都有证明自己的想法,看我们是否给他们提供了证明自我的机会。学生需要教师的重视,每个同学都不希望被忽略,每名学生都希望自己是集体中重要的一员。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德育教育的时机,当教育时机出现的时候,就看我们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结合相应的德育因素,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由于体育教学的形式是开放性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违反课堂常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的所谓的“调皮”学生。这就更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走进这些学生更深地了解它们、关爱他们。通过课堂讲解、讲评、以及找他们进行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通过具体的事例、事实帮助他们分析,来引导这些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使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能遵守纪律,刻苦锻炼。同时针对这些“调皮”学生,我们也不要产生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抓、抓反复,用我们那无私的爱和对学生负责的情去感染和教育他们,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关系到方方面面,不可能通过某个人、某件事就能达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牢记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首要地位,抓住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注意深入浅出,不懈努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施以良好的影响。广大教师要言传身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身心同时得到教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态施教于我们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为我国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出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农村中学德育初探》    北京教育出版社  93年第一版
(2)《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2
(3)《教育科学研究》                 2004——4
(4)《教育现代化》                   2002——9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