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英语论文 >> 资源正文
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
【字体:
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英译汉”,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而且学生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他们只是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师生之间只有灌输,而缺乏交流,这不但不利于教学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对英语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要设法改变这种局面,让课堂“活”起来。

一、强调趣味性

    心理实验证明,当学生处于快乐——兴趣最佳情绪状态时,最能发挥智能操作水平,这一点在语言教学上表现得极为明显。所以,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

1、优化师生关系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靠内生的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以无私的爱心、童心去包容学生,用儿童化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去对待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营造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2、 贯彻课堂教学的活动性原则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活动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活动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与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有智力活动,更要有体力活动,活动应贯穿于整个英语课堂教学。比如:学习身体各部分名称时,可设计一个“摸五官”的活动,教师发出指令“Touch your mouth”学生作出反应,用手摸嘴;教师再发口令“Touch your nose”学生又迅速作出判断。反复几次后,学生有了一定的印象,并能试着互相发令,在活动中轻松掌握了head、hair、nose、eye、ear、arm、neck等单词。又如在教动物类单词时,可以在班上搞个表演赛,比比哪些学生扮演的动物栩栩如生,作的自我介绍最完整。学生在课堂上为所学的内容充分地动起来,把静态的语言符号变成动态的行为体语。这样的教学学生学得轻松,记得深刻,何乐而不为呢?

二、  重视实践性

    马克思说:“语言是一种实践,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我国小学生是在非英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缺乏目标语的语言环境,学起来并不像习得母语那般容易,遗忘率高,所以教学中要“习得”与“学得”相结合,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听说英语的机会,使课堂成为一个小小的英语世界。同时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手、脑、口、耳、眼、肢体并用,静动态结合,基本功操练与自由练习结合,单项与综合练习结合,通过大量的实践,长期的积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语调并能用英语交际,开展简单的交流活动。

  1、小组合作“演”

    小学英语课本中的情景对话简短、精练,它涉及找人、寻物、问路、购物、去公园游玩、做球类游戏等话题,为天生乐于表演的学生提供了素材,他们可以根据内容及各人的特长承担不同的角色。如在学习“Shopping”这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五大组,即五个“商店”:“Toy shop”“Fruit shop”“Clothes shop”“Cook shop”“Stationery shop”。由五名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学生充当顾客进行表演,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雀跃不已。角色表演把课堂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场所,活跃在角色表演中的学生,他们因为有话题而谈,他们因分担角色而渴望交谈,他们因支配角色的情绪而尽力交流。

2.全体参与“赛”

    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激发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动力,它可以促进儿童更好地学习的愿望。没有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真正感兴趣。”竞争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重要机会,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就积极性和主动性,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乐学,善学,乐于竞争,善于发展。课堂上我举行过很多比赛,如:“朗读”,“单词书写对抗赛”,“报电话号码”,“听音猜人”……并对得分的学生给予奖励。此时,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就会转化为更强烈的求知欲,求胜欲。对后进生来说 ,哪怕小小的成就也会转化为迎头赶上的强烈欲望。由于学生的思维、语言处于竞争的亢奋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于是,高潮迭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三.鼓励创造性

    教育不是把学生越教越死,不是由老师设置好条条框框,让学生去钻、去套,而是要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学生是否具有提问的能力要远远胜过是否具有会回答的能力。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呢?

1.引之有路  学会质疑

    一开始就深入质疑可能不太容易,先要规范语言,再进一步训练用英语思维,把疑问句及相关疑问词尽可能早地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中:“I don’t know.”“What does it mean?”“Can you explain it?”“Does it mean……”“Pardon?”……让他们的头脑尽快进入用英语思考和提问的准备阶段。一有问题,便用英语向老师反馈,使得用英语提问和表达成为他们自身需要的习惯,并使之逐渐深入到他们的思维活动中去。

2、提供机会  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用同一种来源材料探索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如我在教“What am I?You’re a……”这个句型时考虑到这内容有猜谜的特征,于是,我便让学生自己创编谜面,可以是做一个动作,但最好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被猜物的特征。学生听到设计谜面,来了劲头,有的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谜面:“I’m your good friend.I have four legs.But I have no arms and no hands,I can stand.You can sleep with me .What am I ?”(Key:A bed)还有的学生这样设计:“I’m not your good friend.I’m bad.I’m small.I have small eyes,small body and a long tail.What am I ?”(Key:A mouse)学生所作的谜面还有书、课桌、熊猫、钢笔……听着这些闪烁着亮丽创造之光的童心妙言,不禁让人拍手叫绝,深深感到陶行知先生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学生是聪明的,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见解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让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舞台。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