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心理特征 开展活动教学 ——以教学《鲸》为例 |
江苏省丹徒县实验小学 陈庆丽
活动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创设活动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开展活动教学必须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鲸》(六年制第九册)一课为例,谈谈我是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活动教学,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
一、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开展竞赛
根据课文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培养兴趣。《鲸》是一篇说明文,我结合课文特点并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组织了两轮知识竞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第一轮,我设计了较为简单的必答题,各小组都正确地回答了这几道题,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轮,富有挑战性的抢答题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了高潮。学生在看鲸吃食的录像、根据水柱的不同样子辨认鲸的种类、画鲸睡觉时的样子等活动中掌握了很多知识。
二、针对学生爱表现的心理特征让学生介绍“自己”
我经常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在《鲸》的教学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自己所喜欢的那种鲸,说说这种鲸的特征。在多次练习之后,我让学生戴上头饰上讲台来说。有的学生介绍说:“我是须鲸,我每天吃的东西可多了,大约有2000多公斤,相当于你们体重的七八十倍呢……”;有的学生走上讲台拍拍胸脯,说:“我是虎鲸,人们都称我为‘海中之虎’,可想而知我有多厉害……”学生都急于上台来介绍“自己”。这样,学生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胆量。
三、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听、演、写故事
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喜欢听故事和演故事。我在教学《鲸》时,就采用了让学生听故事、演故事和写故事的方法。
(1)听听故事。
我让学生听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了一个指定的海峡,并顺利地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学生听着用《春江花月夜》配乐的故事,思考着究竟是什么道理,学习热情高涨起来。
(2)想象表演。
鲸和虾将军争吵时,会有怎样的对话呢?他们的神态动作会怎样?我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接着,又请两个学生一人当虾将军、一人当鲸,戴上头饰表演。他们表演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话也说得头头是道。这说明他们已经懂得了“鲸是哺乳动物”这个道理。
(3)读写结合。
先说后写是写作的规律。学生说好了才可能写好。在学生充分表演练说之后,我让学生把虾将军和鲸的争吵写下来。他们写得各有特点: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娓娓道来……这样,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自《小学语文教学》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