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三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创设情境双向互动拓展运用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
【字体:
创设情境双向互动拓展运用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7
创设情境双向互动拓展运用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刘漫凝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共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训练,分别是:《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说说动脑筋》、《怎样过星期天》、《根据声音编故事》。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我们把本册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确定为:

1.真倾听别人讲话,规范口头语言,学会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逐步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形式、渠道,培养生活情趣,使学生养成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的习惯,并不断发展他们的想像力。

根据以上教学要求,第六册口语交际训练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1.故事导入法

教学《说说动脑筋》时,教师可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后,得到热心人的帮助、指点,顺利解决困难的故事,并借势引导:“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让你着急、为难的事吗?是怎么解决的?”

2.录像、图片导入法

利用录像、图片创设情境,生动、形象,学生如身临其境,十分感兴趣。

教学《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时,可先放两个小朋友正在交流自己喜欢的节目的动画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先出示无声动画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引出他们的交流话题。

进行《怎样过星期天》训练时,可出示同学在周日旅游、野炊、在图书馆读书、在运动场打篮球、在家打电脑等图片,以此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展开“怎样过星期天才更有意义”的讨论。

3.录音导入法

教学《根据声音编故事》时,可在课前准备好录有各种声音的磁带。一开课,教师先播放录音,创设一种情境,将学生带入声音的世界,为下一步的想像编故事做好铺垫。

再如《怎样过星期天》一课,可事先将一位外地“手拉手”小伙伴的来信做成磁带,信中介绍他们在星期天开展了哪些有趣的活动,并好奇地询问这里的同学是怎样过星期天的。以此激起学生的交流欲望,进入交际训练。

总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它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情趣,为学生进入交际训练创造愉快和谐的气氛,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

二、创设情境,双向互动

修订大纲指出:“口语交际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因此,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引起学生的交际欲望,激发他们口语交流的热情。

1.创设宽松氛围,全体参与

和谐民主的氛围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流的前提,所以教学中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形成民主宽松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参与交流,张扬他们的个性与创造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教学《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时,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节目的图片。光盘、录像带及文字资料等,并适时地播放其中几个片断,营造自由宽松氛围,这样学生就可以边展示有关资料边无拘无束地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了。交际中,一个学生介绍时,其他同学可以任意地插话、提问、补充,自由地交流。

再如《怎样过星期天》一课,让学生交流时可让他们喜欢告诉谁,就跟谁结合成一个小组,喜欢怎么讲就怎么讲。这样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伙伴,自由选择表达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说自己愿说的话,更能激发交流欲望。

2.创设合作情境,生生互动

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多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分小组时,可以把优、中、差学生按比例加以合理搭配,也可以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选择观点相左的学生组合,让学生在差异中相互补充、相互评价、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进行《怎样过星期天》训练,可以运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几种不同的过星期天的方式,然后,选择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展开辩论,进行口语交际,形成生生互动的局面。

再如《说说动脑筋》,可以针对大家共同遇到的一两个难题分小组充分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献计献策,互相合作,研究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根据声音编故事》,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修改,共同编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再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参与交际,师生互动

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合作学习小组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如辩论赛中的一个辩手,参与表演的一个角色,无法解决困难的请求援助者,或参与帮助的小分队队员等。教师转变角色,进入交际情境,不但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还能不露痕迹地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师生互动会使口语交际的氛围更宽松,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创设表演情境,互动交流

在小组交流后,可以让部分同学上台汇报交流;也可创设表演情境,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进行角色体验,灵活得体地使用语言技巧完成交际任务。

进行《根据声音编故事》训练,可让学生扮演他们所编故事中的角色,创设故事情境,通过表演故事,既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

《说说动脑筋》,也可以让小组成员把他们遇到的难题以及是如何解决的,编成小品表演出来,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丰富学生的交际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交际的能力。

总之,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师精心创设的口语交际的实践情境中,使学生由想说到乐说,由说出到会说,即达到说实、说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总结评价,重视反馈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师生要对交际的内容、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以及交际规则进行总结评价,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足,更好地完成交际任务。

例如,当学习小组上台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其交际的情况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以表扬激励为主。教师本人也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鼓励,以挖掘其更大的交际潜能。不足的也要指出,弄清错在哪儿,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这一过程,教师不要唱独角戏,应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形成师生共评、共改的局面。《介绍喜欢的节目》可以引导学生评议:他介绍得明白吗?把为什么喜欢讲清楚了吗?是否做到了神态自然?并鼓励学生说得更完美。《根据声音编故事》则要评一评讲述得是否有条理,想像是否合理等。总之,评价时,可引导学生从语言规范、思路、仪态这三个方面进行评议,使学生在评议、反馈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合作,使口语表达训练真正得以落实。

四、拓展创新,强调运用

口语交际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实际运用,所以,当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某一交际知识和技能后,教师还应努力创设实践的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技能的运用。

学习《怎样过星期天》一课后,可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快乐周日”的度假计划,将计划带回家与父母探讨,再按计划进行实施,过愉快而有意义的周日。最后把实施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交流,实现交际的良性循环。

进行《介绍自己喜欢的节目》训练后,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建议等用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的形式同制作节目的编辑交流,既能为编辑提供反馈信息,又能从中了解一些幕后的故事,和大家再次交流。

《说说动脑筋》一课学习后,可指导学生采访学校退休的老教师,到社区走访居民,了解他们生活中的难题,开动脑筋想出解决办法。

《根据声音编故事》一课,则可让学生配上音乐,将自己想像的故事录成磁带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也可争取在校广播站播出。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不仅能培养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在不断的归纳、分辨、评析中发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