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数学教案 >> 二年级数学 >> 资源正文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连加、连减
        ★★★★
【字体: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连加、连减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 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渗透:一、要善于欣赏他人;二、要及时地反思,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 (出示图片1)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 提问:
  (1) 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 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 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试做
  要求:
  ① 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 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 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这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记录下来。
  交流三种方法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 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 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 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
方法一:
优点:
  1、 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 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 费时间。
  2、 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
优点:
  1、 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 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
优点:
  1、 更省时间。
  2、 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 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 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学生:
  1、 在计算时,要努力思考简便的方法,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2、 最简单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3、 要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提高正确率。]
2、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
  52-20-1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生:
  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
  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生:
  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
  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完成P2、做一做(略)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 大家有什么收获?
  2、 还有什么问题吗?
  3、 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        例2 52-20-18=
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
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28+34+23=85(个)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竖式略     竖式略     竖式略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