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来源。
2、 通过阅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 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廉颇知错就改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发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国什么?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 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了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认清自形,读通句子。
(2)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负荆请罪”的意思。
(3) 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 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小黑板,指名认读生字,正音。
荆 蔺 韩 秦 厉 惧 怒 庸
(2) 指名板演生字,师生评价。
(3) 给生字组词。
(4) 理解下列词语。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饶恕。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 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负荆请罪”?
(3)为什么要“负荆请罪”?
(4)结果怎样?
2、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个两幕剧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每一幕又分别讲了什么?
(1) 同桌交流。
(2) 集体交流。
(3) 小结,初步体会两幕之间的关系。
四、指导书写,课堂练习
1、 讲解生字书写要点。
2、 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3、 教师评价,指导。
4、 学生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1、抄写文后习题3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指名回答:“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 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
1、 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 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 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 为什么说蔺相如“真是一个深名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 廉颇是个怎样的人?
4、 讨论:
(1) 廉颇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 投影影片:“你真的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 理解“深名大义”、“宽容大度”。
2、 蔺相如的“深名大义”、“宽容大度 ”体现在哪里?
蔺相如的“深名大义”、“宽容大度”仅仅体现在这里吗?还体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3、 读下面的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一种说法好。
你真的是一个深名大义、宽容大度的啊!
你是一个深名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5、 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点,对蔺相如的深名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示。下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 指导分角色朗读。
(1) 分角色练读。
(2) 指名读。
(3) 师生评价。
(4) 再次练读。
三、布置作业
请你结合文中插图,以《负荆请罪》为题,将第二幕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来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 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名大义、宽容大度的蔺相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 轻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名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 分小组讨论。
3、 指名读。
4、 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言语。
(1) 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 讨论:假如他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3) 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5、 分角色练读课文。指名读。师生评价。
6、 课文练习:
(1) 将下列句字改写成不用问号的句子,然后作比较。
1、 刚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让廉将军的车子吗?
2、 既然秦王我都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2) 用关联词填空。
1、 秦王很厉害, 蔺相如一点儿也不害怕。
2、 想到赵国的安全, 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学生质疑,组织讨论
六、布置作业
1、 阅读历史故事《将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