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
【字体: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作者:界牌中心…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说明
《威尼斯的小艇》编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第九册的第五组。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能"独立读懂一篇课文",并且能"从内容中体会思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让学生在"自能读书"的基础上向"自能作文"迁移,训练他们"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也是这一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
再看课文,它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训练的好例子,要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生动、具体是与作者的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绘分不开的。
根据以上所说的重点训练项目与教材的特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基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设计时,把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这些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制定的目标与重、难点,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写,班级讨论交流,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教学。程序如下。
教学前的准备:让学生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画面初步感知威尼斯及小艇。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1.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默读、画批、朗读、背诵等具有层递性的训练,自读领悟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写;接着利用电脑演示比较,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特点的独到之处;然后引导观察小艇模型,指导有感情地背诵,从中欣赏作者描绘的精彩。
2.教学课文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部分,学生可以自由加工、应用课文中的语句,甚至可以用上课文以外的语句。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讨论评议,通过具体的动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的观察,才能将"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特点写得这样具体、生动。
3.引导学生带上自己的情感朗读,品味作者的精彩描述,最后总结课文,并让学生准备"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苏州的文字或资料图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把训练点向作文、向课外迁移。
二、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尼""艇"的书写,通过读整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主体参与,自学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1-4自然段。
4、感受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船夫的驾驶高超的技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读导法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每一自然段的意思。2、学生每人对照课文做一只小艇。3、教师在黑板上画河流预备贴小艇,并板书课题。
一、导语。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游玩好吗?
生:好!
师:准备好了吗?请欣赏。
播放课件,讲述插入图片中演示:1、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2、又称为"桥城"、"百岛城"。3、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4、船、桥梁、历史、名胜组成了威尼斯奇妙的画卷。
学生观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奇特的小艇。揭示课题。齐读。
二、新授。
1、"尼""艇"课件指导书写。
1、投影要求: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
2、反馈、朗读、评价。
1、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先来读?
2、其他部分呢?
3、指导评价:你认为哪个同学读得最好?
4、表扬。
三、讲读课文1---4自然段
1、导语:威尼斯的小艇,陈老师也很喜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1--4自然段,请同学们对照黑板上的要求分小组自读课文。
2、投影自学要求:分小组学习课文1--4自然段,找出你最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小组互相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怎样才能读出自己的感情?
3、学生自学。
4、指导反馈: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学生想说哪一自然段就说哪一段)
第二自然段:
1、教师相应板书。小艇的样子:像……像……像……
2、出示投影,帮助理解小艇的形状。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投影,注意引读。
行动:你能够用手来演示一下吗?
3、请同学们把自己做的小艇拿出来,你的小艇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这样做呢?请学生介绍。--教师及时表扬:你真是一名心灵手巧的同学。你的小艇做得真不错。你的小艇也挺棒。张贴好的作品在黑板上。
4、指导朗读。威尼斯的小艇真有意思,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来体验一下。
5、指导说话:你的小艇是什么样的?拿出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第四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
1、导语板书,板书:船夫的驾驶技术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学生反馈。教师及时总结表扬、板书:驾驶技术操纵自如。
3、课文描写得很精彩,下面我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动画。
4、感情朗读。让我们通过读来体会好吗?
四、指导说话,体验感受:"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假设大家就在这样一艘小艇中,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怎么样?看谁想得巧,看谁说得好:
"摸摸柔软的垫子"、"穿过小桥,仰望小桥""推开船","远眺","打招呼"等动作)
(舒服,看到两边的河流,桥梁,船只,很新鲜;两岸的建筑物很美;见到了多日未见的同学,很兴奋……)
五、总结课文
师: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美的地方何止一个威尼斯。意大利有个威尼斯,我们中国也有个威尼斯,东方的威尼斯!知道吗?是哪里?
(齐答:苏州,中国的威尼斯!)
师: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苏州的文字或资料图片,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
作业布置:
摘抄: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的小艇做得真棒!……
板书设计:
样子像……像……像……
16威尼斯的小艇驾驶技术操纵自如
评析:
《威尼斯的小艇》在第一课时,将它分为三大块进行教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学、自悟。
一、内容分析中,借助"多媒体"启发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因此教者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画面"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
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教者在讲到小艇的样子及船夫的驾驶技术,再一次用了电教媒体,"让威尼斯小艇的奇特形态和船夫的高超技术"呈现于学生眼前。给学生提供了一"动"一"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体验,感情上会起着"呼应"的作用。
二、自读自悟中,重视思维的启迪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的教学中,老师有明确的"主体"和训练"意识",腾出足足的时间,完全让学生自读,让学生自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巡视,点拨指导,组织讨论,集中评议的办法。老师在"导"上下功夫,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和偏差之后,选取出能带共性问题的提纲卡片,通过"多媒体打映出来,让学生讨论评说"你看出他都懂了些什么"。这一招很灵,无形中又成了一个"启动"点,说他读懂了,自然便由学生加以肯定;若说到还没读懂的内容,就引导再读书,寻找正确答案。课堂上同学们的思维被"启动"了起来,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评说。从"面"上铺开,使学生的思维拓展开去,
三、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小艇的奇特和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接着便开始朗读教学,先让学生体会老师所范读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随后让学生去体会某生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有感情地小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范读,学生的有情感地跟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