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一定要争气
        ★★★★
【字体:
一定要争气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两个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偏僻、勉强、资助、尝试、实践、熟练"等词语;理解"才"在本课几个句子中的意思。
3.复习巩固用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了解童第周青年时期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体会童第周当时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课后作业中的两个长句子。
教学难点:①体会两句话不同的思想感情。
          ②理解"才"在不同句子中的不同含义。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偏僻、勉强、资助"等词语的                                                                     意思。
2、复习巩固用把意思相近的段落归并在一起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第1段。
3、初步了解童第周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
(二)教学过程
 1.谈话揭题。
(1)出示课题。2、一定要争气
     看了课题,请你说说题中的中心词是什么? "争气"是什么意思?该用什么语气读?文中写谁"一定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
(2)简单介绍童第周。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他为了新中国的富强放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勤奋工作三十多年,为我国的分子生物研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篇课文讲的是童第周青年时期的事情。
2.带上面的问题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3.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生字多读几遍,记记字形。
(2)划出生字所在的新词,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完成课堂作业第1题。
4.检查自学情况。
(1) 认读生字词,正音,重点指导:础  授  贫
    认读多音字:降、强、差
偏僻    基础    期末    平均    勉强
资助    贫穷    熟练    尝试    实践
(2)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偏僻、勉强、资助、发奋、尝试"的意思。
(3)比一比,口头组词。
  末(  ) 勉(  ) 贪(  ) 僻(  )
  未(  ) 免(  ) 贫(  ) 壁(  )
 5.指导分段。
(1)再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1:课文写了童第周哪两个时期的事?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同一件事的?
(2)要求按童第周的童年时期、中学时期、留学期间的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
(3)交流、反馈。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5 自然段)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 指名读第一段。有几句,每句讲了什么?重点讲什么?
(2)比较句子:
A童第周一面帮家里做农活,一面跟父亲念点书。
B丁丁一边听音乐,一边看书。
讨论:"一面……一面……"和"一边……一边……"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一面……一面……"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有时做一种事,有时做另一种事;"一边……一边……"是指在同一时间干两件事。)
(3)联系上下文思考:童第周童年的穷苦生活会关系到什么?(家里穷,无法学习,所以文化基础差。)
(4)齐读课文第一段。
 7.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2、3段,进一步理解"勉强、发愤、地位、熟练"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才"在几个句子中的意思。
3、抓住重点句体会人物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人体会童第周发愤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 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 朗读词语:
偏僻    基础    期末    平均    勉强
资助    贫穷    熟练    尝试    实践
(2) 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他怎样"争气"?结果怎样?
(2)为什么要"争气"?--学习第2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中用了三个:"才"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①出示句子: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
 A童第周17岁进中学,晚不晚?
 B哪个词强调进中学时间晚?(才)
 C"才"可以换什么词的意思不变?(刚刚)
 D朗读,重音落在"17岁"、"才"。
②用同样的方法理解第2句话中的"才"强调学习成绩差,可
以换成"只有"。朗读指导,重音落在"差、吃力、才、45分",
速度稍慢。
③用同样方法理解第3句话中"才"强调校长的态度勉强,可以换成"总算、方才"。朗读指导。
(3)完成《作业本》第四题。
(4)怎样争气?结果怎样?--学习第3自然段。
① 默读第三段按照"时期、原因、做法、结果、感想"的记叙顺序找出重点词句。
②  抓住重点词"天不亮、路灯下、不注意、溜"等词语,体会童第周勤奋学习的精神。
   ③出示句子:
 一定要争气。我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A、联系上文,说说童第周作了哪些努力,哪些事实说明"别
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B、童第周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在句子中哪几个词中突出体现出来。(两个"一定"。)
C、指导朗读(重音:一定   语速:稍慢 有力)。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4)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完成:课堂作业第5(1)、6题。
                       
第3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能用总分法写一段话。
 3.能用"再三请求、发愤"各写一个句子。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听写词语 。
偏僻    基础    期末    平均    勉强
资助    贫穷    熟练    尝试    实践
2.指名朗读1、2段,说说这两段的主要意思。
3.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哪句话也是写童第周下决心要争气?用"     "划出。
(2)读读议议。
①"外国人认为难办的事"是指什么?(剥掉青蛙卵外膜)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理解"尝试"。
②哪些地方说明童第周经过努力也办到了?(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
理解:反复、实践。
③为什么说童第周做成功了这项实验,为中国人争了气?
读句子:"旧中国贫穷落后……瞧不起中国同学"。你还知道这样的例子吗?说一说。
④这一次争气和上一次争气有什么不同?
(上一次是为自己不甘落后,这一次是为国家,维护国家尊严,说明了童第周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⑤指导朗读。
语速稍慢、坚定有力、重音落在"一定,也能办得到"。
(3)有感情地读课文第三段。
4、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你从童第周身上学到了什么?
(我们要向童第周学习,学习他刻苦学习,不甘落后,为国争光的精神。)
 4.指导造句。
(1)出示原句,理解"再三请求、发愤"在句子中的意思。
(2)想想什么情况下需要"再三请求、发愤"。
(3)口头造句。
(4)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5.仿写一段话。
(1) 读第3自然段,知道这是总分写法的一段话。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说明童第周发愤学习(①每天天不亮②夜里同学们都睡了)
(2)用"学习十分认真"或"××真关心人"写一段话。
①审题,明确题意,找出总起句中的中心词。
②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总起句。
③写一写。
④交流评议
板书:
2一定要争气
                        发奋学习                        一
      童       中学         我并不比别人笨              定
      弟                夜以继日                        要
      周              刻苦钻研                          争
              留学         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         气
                      反复实践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