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高尚品质。
2.默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填表,理解重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诗朗诵一首诗:出示:
秋风吹着细雨/ 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一/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
这是由朱子奇先生写的《纪念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
2、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白求恩这个人。
诺尔曼·白求恩(1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出示)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齐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心里想什么?
生:我心里想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师:这个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通过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常规预习
1.用五步自学法自学课文。
2.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组织学生质疑。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陆续”、“继续”、“连续”的不同用法。
出示选词填空:
陆续继续连续
(1)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2)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3)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陆续——表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中间有间隔。课文中指从火线上先先后后不时抬下伤员来。
继续——指原来做某件事,中间被其他事耽搁后,接着再做下去。联系课文内容,白求恩正在给伤员做手术时,有人来传达师长请他撤离的决定,白求恩沉思后作出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自己留下和战士们在一起的决定,然后又接着给伤员做手术。
连续——指不间断地做下去。课文中指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不间断地工作了69个小时。
2.指名分节读文,纠错。
3.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
(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八路军伤员作手术。)
四、指导分段。
l.课文的哪一节至哪一节写的是“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险的情况下,坚持为八路军伤员作手术的事迹的?
2.做好分段的记号。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什么?
2.“气势汹汹”和“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说明什么?
(使人们了解战斗的激烈和战斗的规模,由死伤多,说明战斗的澈烈,同时说明这场战斗是以我们的胜利与日寇的失败而告终)
小结:写齐会战斗,我军给日寇当头一棒,消灭日寇五百多人。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回顾重点问题。
上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不少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要在这节课来解决。问题是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说明了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白求恩大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二、解决重点问题,有语气地朗读。
1、什么叫阵地?
(阵地就是军队为了战斗而占据的地方,通常设有工事)(手术台就是外科医生做手术用的台子。)了解了词语后再理解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①默读课文的有关段落,用——划出描写白求恩在小庙里做手术时,都发生了什么情况?
板书:当时情况
②读出自己所找的段落,谈一谈自己对这些句子体会。
自然段2: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笼罩了。
(说明:敌人的火力已经接近小庙,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已经很不安全。)
板书:黑烟滚滚弹片纷飞
自然段3: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说明:形势更加危险了,随时都有可能被炸毁。)
板书:敌机盘旋炮弹爆炸
自然段4: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挂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说明:情况更加危险了情况越来越危急险些烧到白求恩大夫。)
板书:烧着布帘火苗扑来
③体会后有语气地朗读。
2、再看看白求恩在这种情况下是怎样做的?
板书:怎样做的
①默读课文有关段落,用~~划出描写白求恩是怎样做的语句。
②读一读自己划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自然段2: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睛布满了血丝。
(说明:白求恩处处为伤员着想,具有忘我的精神。)
白求恩十分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敏捷地取出一块弹片……
(说明:白求恩做手术的地方很不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镇定地给伤员做手术,说明白求恩既没有把形势的危险放在心上,也没有把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敏捷”一词既表现了白求恩的医术高明,也说明他十分镇定。)
板书:镇定敏捷
自然段3: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表明白求恩对伤员的关心和自己坚守岗位的决心。)
出示:白求恩说的四句话。
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第一点是感谢师长的关心。第二点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是比喻的说法,(说明白求恩把抢救伤员看作是打仗,把手术台看作是打仗的阵地。战士们战没有打完,据不能离开阵地。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医生怎么能不顾自己的伤员而自己离开呢?)
第三点:是说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也不能离开手术台。
第四点:师部应该把我当作一名八路军战士,我和战士们一样,决不能离开阵地,我不是客人,不必优待我,照顾我。
那么白求恩是不是客人呢?
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是当时世界上+分有名的外科医生,然而他放弃那里优越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和中国人民一起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之中,所以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客人,然而他没有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当作了一名八路军战士,这种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的精神,我们叫“国际主义精神”。
(这四句话体现了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热忱。)
板书:阵地继续
齐读这四句话,读出语气。
第四自然段: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进一步加快了手术的速度,再次体现了他把伤员看得比自己重要,突出了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高尚品质。)
板书:争分夺秒
③师:白求恩不仅是这样说的,他做得更感人。边引读,边出示表格。
师: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笼罩了。生——
引读: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而白求恩却……
生——
引读: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挂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而白求恩……
生——
三、体会中心
①引读:齐会战斗胜利结束了,这次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站在手术后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②“三天三夜”是多少小时?(72)69个小时说明白求恩工作了将近三天三夜工作时间很长。
③齐会战斗的胜利,也包括了白求恩的一份功劳。
④齐读这一节,体会中心。
白求恩大夫把手术台当作了他的阵地,挽救了许许多多的八路军伤员。有一次由于手术中感染了破伤风病毒,不幸牺牲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⑤出示毛泽东主席曾经写过一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其中有这么几句话: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齐读这段话。
这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让每一个中国人民永远敬仰,他的这种精神和中国人民永远共存。让我们怀着对白求恩的崇敬之心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填表,完成练习册